望闻问切 家长学会为宝宝探病
开启宝宝说话“开关”
妈妈们会深有体会:孩子两岁左右会“唧唧碴喳”地一天到晚吵个不停,想睡个觉也难!其实,这是好事,说明宝宝说话的“小开关”打开了。这个“小开关”指的是儿童语言发展中出现的词汇爆发现象。
从理解开始
细心的家长会发现,大概出生后6个月时,大人问“灯在哪里”,宝宝就会抬头看屋顶上的挂灯,再大一点时候还会用手去指;到1岁左右,家长说“把妈妈拖鞋拿来”,宝宝就会去把拖鞋拿过来,这就是宝宝对语言的理解。
而语言的表达也有迹可循。在1岁多的时候,宝宝就会自发地说第一批词语了:重要的熟悉的人物,如爸爸、妈妈;会运动的物体,如球、猫;熟悉的行为动作,如抱抱、再见;还有一些熟悉的行为结果,如烫、脏、湿、热等。
当然,这些词不是一下子都会说的,大多数孩子在1岁半至2岁左右,词汇量会在短时间内快速增多,呈爆发状态。
家中好不超两种语言
目前,很多家庭里存在—种以上的语言。一般来说,两种语言环境(如普通话、方言)孩子基本可以接受,而当存在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语言时(如普通话、方言、英语),孩子在语言发展上就会有所迟疑。因此,语言环境要相对单纯,好选用一种语言为优势语言。
同时,家长在与孩子交流时,应尽量使用简短、准确的语言。如家长不要说说:“宝宝,你到底是要球还是要汽车呀?”而是要同他:“宝贝儿,你是要球,还是汽车?”不要应用所谓的儿语,如不要把“牛”说成“哞哞”。跟宝宝说话时速度要适当放慢,对语句中的重要语汇可以发音略重些,以利于孩子接收。
不逼孩子说话
孩子到1岁多时,探索外界的积极性增强,加上自我意识的发展,探索的同时乜会获得比以往更多的身体体验和情绪体验。例如,孩子在哭闹生气时,家长可以告诉他:“哦,宝宝哭了,宝宝很生气。”以后,随着语言发展,在处于相同的情绪体验或状态时,孩子就会用语言来描述,如“我很生气、我很高兴”等等,从而替代大哭大闹的表达方式。
后提醒家长要注意,不要逼孩子说话,否则反而可能影响语言能力的发展。孩子不说,家长可以替孩子说出来,呈现给孩子的语言越丰富,越有助于打开“小开关”,孩子自然会“出口成章”、“语出惊人”了。
总结:虽然有了望闻问切,但是妈妈们还是要开启宝宝说话开关,在生活中为宝宝在做好文明榜样。以上小编的这篇育儿宝典都学会了吗?(文章原载于《家庭保健》,刊号:2012年4月号,作者:佘继林、怀玉、艾慕,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三九养生堂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