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伯礼
张伯礼 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医内科学科带头人,兼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中医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教育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同时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中国中药》等20余种国家级核心期刊的副主编、编委,被南开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药科大学等院校聘为客座教授或荣誉教授。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重大新药创制”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中医药学)代表性传承人,天津市名中医。
多年来承担了国家“七五”至“十五”重大攻关等项目40余项,先后两次任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首席科学家,是科技部“创新药物和中药现代化”重大专项总专家组成员。参加中医药现代化顶层设计,主持和参加起草了全国《中医现代化科技发展战略》、《中药现代化发展纲要》等文件。
长期从事中医心脑血管疾病和中医药基础研究。主持血管性痴呆(VD)系统研究,制定了VD证类分型标准和按平台、波动及下滑三期证治方案,并获得显著疗效;创立脑脊液药理学方法,揭示了中药对神经细胞保护的作用机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首次明确了中风病中医证候和先兆症动态演变规律;开展了中风病急性期常用治疗方法比较研究,建立了综合治疗方案,获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对高黏滞血症进行了系统、深入研究;目前主持科技部重点项目《中医药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研究》。建立了全国第一家中医工程研究所,开展了中医舌诊客观化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防治SARS中,任天津市中医治疗SARS总指挥,组建中医病区,开展中西医结合治疗SARS,所总结的SARS发病特点和证候特征、病机及治疗方案,被WHO颁布的《SARS中医治疗方案》收录,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在中药现代化研究中,开拓了以中药有效组分组方研制现代中药的模式和设计方法,搭建了中药方剂有效组分提取分离和活性筛选技术平台,诠释了中医药配伍特点和作用模式的现代科学内涵,为现代中药研制和名优中成药二次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所完成的《复方丹参方药效物质和作用机理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共获国家科技进步奖5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20余项,授权专利20余项,发表论文380余篇,主编专著15余部。曾获何梁何利基金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等荣誉称号。培养出站博士后、毕业博、硕士研究生120余名,其中2篇博士论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荣誉,1篇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