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 中医发展简史
三国鼎立 (公元262年)
医学教育
这个时期医学教育水平已提高。公元443年南朝宋文帝时,太医令秦承祖要求朝庭派医官培训医学生以广传授,此属朝廷指派医师教育中医的创举。
虽然皇家学院早已在公元前124年成立,但其时主要教授文学、哲学及行政等,很少关于医学。然而在公元493年,皇家学院已扩充,置有中医学博士及助教。
针灸医术
针灸疗法在中国很普遍,是中国的物理治疗,源于古人发现利用石针刺压,可以有效地缓解身体的疼痛。先前描述
的多位医师如扁鹊、张仲景、华佗及樊阿都因此疗法而闻名。《黄帝内经.灵枢》亦有记载有关针灸医术的应用。
《针灸甲乙经》
《针灸甲乙经》是一本针灸疗法的典范。由皇甫谧所撰,总结了以前各书有关针灸疗法的经验,是早及完整的针灸疗法参考文献。此书论述经穴,包括有关中医解剖、生理并深入描述经脉概念。
另外也说明取穴部位及用针技巧,以及针灸的临床指标及应用后反应。
脉学
中医的内容里早已有血液及循环系统的概念,他们认为人体内有两个不同的循环系统,不同的物质在这两个系统内流动。血液从心脏泵出后,经血管灌输全身。而气是一种能量,从肺泵出后,经看不见的经络运行全身。
王叔和
《脉经》
王叔和(公元265 ~ 317年)是魏晋间的名医,所着的《脉经》集古代诊脉法的大成,并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此书定脉象为24种如浮、滑、沉、弱等并有简明扼要的叙述。以动脉搏动的深浅、快慢、强度、节律及脉波形态等诊断病情及考察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