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泉文化历史悠久 揭秘中国温泉文化
中医温泉养生文文化
中医温泉养生
中国是崇尚养生的国度。广义上讲,从始祖诞生开始,养生就作为一种文化现象随之问世了。温泉养生是中国养生文化的一部分,早在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人们就开始了对温泉的认识与利用。
人们所熟知的秦始皇建骊山汤、唐太宗撰《温泉铭》、杨贵妃浴华清池、康熙及乾隆赋题温泉诗,都记载了温泉在古人养生生活中的地位与影响。
1400多年前,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撰写的《水经注》记载了31处温泉。他按温度的不同,从低温到高温将温泉分5个等级,依次为“暖”、“热”、“炎热特甚”、“炎热倍甚”和“炎热奇毒”。
如“炎热特甚”的温泉,可以将鸡、猪等动物的毛去掉;“炎热倍甚”能把人的足部烫烂;“炎热奇毒”泉水可以将稻米煮熟。书中还对各个温泉的特点、矿物质、生物等情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叙述,如有的温泉有硫磺气,有的有盐气,有的有鱼等。
《水经注》多次提到温泉可以“治百病”,如“鲁山皇女汤,可以熟米,饮之愈百病”,这表明当时人们对温泉的医疗价值已有了一定的认识。
明代医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则把温泉直接划归为药引之一,写下温泉功效有:“温泉主治诸风湿、盘骨挛缩及肌皮顽疥,手足不遂……”书中详尽记载了庐山温泉的性质、作用、治疗方法、适应症及效果。
对其疗效、泉质提出了精辟的见解和科学的论断。此外,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将我国的矿泉分为热泉、冷泉、甘泉、酸泉和苦泉,是我国早的温泉分类学者之一。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温泉水是由大气降水渗入地壳断层深处,与地下热岩浆接触后经过几十年的演变、渗透,终转移到地表而形成的。由于各地岩浆的不同,温泉水含有的有机成份亦不同,因此其功效也有所不同。
温泉养生发展到现阶段,基本上以温泉沐汤为核心,结合了旅游、休闲,含温泉、膳食、调理、睡眠、健身、娱乐等内容,初步形成了综合立体的温泉养生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