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并发症是什么
(七)神经病变神经系统任何部分均可累及,统称为糖尿病性神经病变,分类可从病变部位,发病机理,临床表现等分别以下:
1.周围神经病变
⑴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多发性糖尿病性神经病变)。
⑵不对称性周围神经病变(又称单侧性神经病变,多发性单侧神经病变)。
⑶神经根病变。
2.颅神经病变
3.植物神经病变(又称自主性内脏神经病变)。
4.脊髓病变
⑴糖尿病性脊髓病变(又称糖尿病性假脊髓痨)。
⑵急性血管综合征,脊髓软化症。
5.患母的婴儿神经病变早期糖尿病神经病变多无症状和体征,仅呈电生理异常,如1980年我院在新诊断患者中,以定运动神经传导速度约有90%均呈异常,患者多无症状。
对称性神经病变起病多缓,纤维周围神经均可累及,包括股神经,股浅神经,坐骨,腓肠,正中,桡,尺神经,喉上神经等亦常累及,一般以下肢较上肢为重,长神经及感觉神经远端较早发病,故早期以感觉障碍为主,呈对称性小腿或下肢疼痛,灼痛或钻凿痛,有时剧痛如截肢,夜间更明显,或诉手脚腕踝部等感觉异常,分布如袜子和手套,有麻木感,灼热,针刺痛或如踏棉垫感,如虫爬蚁走,或如触电,有时伴以痛觉过敏,甚而盖被受压不能忍受(需用被架),历时较久后运动神经亦累及,肌张力常减低,特别是骨盆内外肌群中腰大肌,臀肌,四头肌,腘旁肌,肩胛带中三头,二头,三角肌,长旋后肌,胸锁乳头肌常累及,一般属对称性,下肢常软弱无力,起立行走困难,上肢不能高举后旋等,早期反射亢进,晚期减低而消失,严重者有足垂症甚而完全瘫痪,伴以肌萎缩,踝部浮肿等,凡此症状,类似脚气病,如能及早控制糖尿病及积极治疗,本组症状中尤以运动神经症状与传导速度易于减轻或恢复正常,但历时较久者疗效较差,部分病例起病较急,尤以单侧神经或以近盆腔及肩部肌肉受累者较多,有肌痛,压痛,消瘦无力,感觉障碍等,但预后较好,周围神经病变用胰岛素泵治疗6周已能见效,愈早治疗,预后愈好,我院严格控制糖尿病平均7.2月,大多病情好转甚可恢复。
颅神经累及者少见,其中以第三,六对单侧较多发病,除眼肌麻痹外有复视,睑下垂,眼球后痛,同侧头痛,较多见于50岁以上久病者,但如能早治,约2~3月后可恢复。
当植物神经累及后有瞳孔对光反射消失,缩小而不规则,但调节正常;上身多汗,下身少汗;体位性低血压(属晚期表现),从卧位起立时心率增快迟钝,但休息时心率偏快,常>;90/分,提示迷走神经功能损害;阳萎,逆向射精,男性不育,尿滞留或小便失禁,淋漓不净;顽固性腹泻,或便秘,下肢水肿等,当膀胱麻痹后很易引起泌尿系感染,后患常严重。
神经病变的发病机理至今未明,有代谢和微血管两组学说,前者较好解释对称性病变,后者解释单侧病变,代谢说中从早期山梨醇学说发展至肌醇学说,近又认为Na+-K+-ATP酶和蛋白激酶不足,以致发生各种病理变化,凡此均与胰岛素不足和高血糖有关,经早期治疗后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临床症状可以恢复,但肌醇治疗疗效不著,故尚有疑及糖化蛋白和脂代谢紊乱等可能也有关系,单侧神经病变中有滋养神经的微血管病变可引起病理变化,但此二学说可相辅相成,属复合性的而并不矛盾。
(八)眼病变糖尿病者常诉视力模糊。我院门诊随访374例中有白内障有47%,其中16.5%病例已有严重视力损害,甚而失明,糖尿病白内障呈晶体包囊下雪花样浑浊,如呈细点对视力影响不大,如晶体完全混浊者常仅存光感,但后者较少见,更严重的是视网膜病变,占35.6%,患病率随病程而增加,我组病程5年以下者28%,6~10年者36.4%,11~15年者58.0%,15年以上者72.7%;18岁以下者少见,以后随病程与年龄而增多,控制好者患病率较低,现已公认无疑问,本病视网膜病变可分非增殖期和增殖期,①非增殖期表现有微动脉瘤,毛细血管呈袋形或梭形膨出,荧光血管造影显示的微瘤多于眼底检查,微动脉瘤如有渗漏可产生视网膜水肿,尚可见到深层斑点出血水肿,硬性渗出,脂质沉着,有黄白色边界清楚,不规则渗出灶,积聚成堆,排列成环,此外,可见棉毛斑,静脉扩张,扭曲呈串珠状,提示视网膜严重缺血,②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由于玻璃体内出血后增生许多新生小血管与纤维组织而发生,可导致视网膜剥离,视力丧失,眼球内初出血时有剧痛,继以视野中似有乌云火花常引起视力模糊,甚而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