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宗师和兆云 和式太极有哪些特点
和式太极拳一般听过的人比较少,它也是太极拳里六大门派之一,其中有位太极宗师为和式太极拳做出了很多的贡献。那么下面就来为你介绍一下这位和式太极宗师和兆元,一起了解一下吧!
和兆元
个人简介
和兆元(1810-1890),字育庵,出生于一个医林世家,其父讳彦方,精通中医内科,善治疑难杂症,在当地有一定影响。为使兆元公能秉承家学,振兴家业,其父嘱其习文学医。和兆元十五岁时,时值清王朝后期,社会动荡,其姐夫李棠阶劝其兼习武技。1825年冬,和兆元拜于赵堡镇一代太极拳名师陈清平门下,开始习练太极拳。因他天资聪颖,活泼机敏,有习武的天份,并且能尊师重道,勤奋好学,功夫出类拔萃,深得清萍师的赏识,成为陈清萍的入室大弟子,全面继承了师传太极拳理法。清末太极拳家,中国传统太极拳六大流派之一——和式太极拳创始人。
和兆元乃河南省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人,出身中医世家。幼时受家乡习拳之风的影响,舍弃功名,从本镇陈清萍(温县赵堡镇赵堡村人),习太极拳十载,悉心苦练,尽得真传。之后,太极神手陈清萍之师张彦(赵堡人)云游归乡后,和兆元又得精心指点,悟通拳理,其功夫出类拔萃,刀、枪、剑、棍无所不精。
生平事迹
清朝末叶,和兆元保三朝元老,礼部尚书李棠阶进京有功,皇清例授“武信郎”(正六品武职官员)之职。在京期间,集思广益,广交武林朋友,博采众长,取武术百家之精华,通过对人体经络、关节等生理方面的大量研究,结合《周易》、《中庸》、《理学》集医学于一体,进一步充实拳艺理论,文武并进,相得益彰。回乡后,向师清萍叙说心得体会,很得陈清萍青睐,夸其“闻一知十,拳艺独得骊珠之妙”。
和兆元在原传拳架的基础上,修改架式中的手法、身法、步法与姿势,大大增加技击实用内容,并使架式更顺其自然,完全符合人体生理结构,开创了太极拳“代理架”之先河(即和式太极拳)。这套拳架强调理法自然,故行功走架又称“耍拳”。整个拳架朴实无华、势简径捷,以体用一致为要求促进拳架、推手、散手三合为一,技理相合。通过朝夕盘架增强自身功夫,通过推手实践矫正拳架,直至终用于实战。
在京期间,和兆元曾多次随李棠阶(晚清历任大理寺卿、礼部尚书、军机大臣等)北上巡视,南下主考,屡遇强寇,他都能以技赢人,以德服人。和兆元许多脍炙人口的传奇故事至今仍在赵堡镇等地流传。某次途经邯郸地方,为告诫当地一山大王改邪归正,曾显示以蜡木杆刺槐树之内功。因武艺出众,威震京师武林。李棠阶考翰林时的主考官体仁阁大学士祁藻闻知和兆元之功夫,即召和兆元询及武功情况,答学太极拳于名师陈清平诸事。后承大学士以易理为其太极拳作理论充实。和兆元经钻研学习,遂融化在拳艺实践中。
和兆元为人正直,恨贪官污吏,平日怜老惜贫,深受江湖同道敬重。一次,他在北京街头发现一外地卖艺女子被当地两个恶霸纠缠,听围观者说,姑娘因为父亲有病,才独自在街头卖艺,挣钱为父看病。他便打走了恶霸,赠姑娘纹银十两。此事传开,京城百姓无不交口称赞。咸丰末年,怀庆府一带久旱不雨, 灾情严重,李棠阶奉诏看灾情,和兆元随李前往。一路上,他保李棠阶战响马(土匪之流)、抚饥民,深入怀庆民间,了解百姓疾苦,将真实情况上报朝廷,朝廷下诏减轻怀庆府一带百姓赋税,故里一带人民深受其惠。同治二年(1863年),慈禧太后之侄、悍将胜保因子叛有功,居功自傲,纵容部下胡作非为,李棠阶上书弹劾胜保,胜保下狱后,李棠阶受命审理此案。
慈禧遣人求情,又许以重金,均被李拒绝。慈禧又遣人求助于和兆元,望其从中斡旋,但和兆元深恨胜保害民,不予理会,致使胜保被斩。从此,慈禧与李、和二人结下了怨隙,伺机报复。一日,慈禧庆寿,诏见李棠阶夫人,闲谈中,慈禧突然问 “女人大脚好还是小脚好”?李夫人哪知慈禧问话背后藏有阴谋, 随口答道:“小脚好!“慈禧因是满人,是大脚,于是便给李夫人 定了个欺君之罪,赐白绫三尺逼其自缢身亡。和兆元闻听大怒, 遂大闹皇宫,失手打死了皇宫一个护卫,也被定成死罪。后被众大臣力保,才被削职为民,遣返故里。
1849年随李棠阶返乡,在家乡停留12年。在此期间,陈清萍常嘱和兆元代行师之职责,传拳授理,惩顽扬善,故和兆元对众师弟在拳架及理论上有很大影响,因而在赵堡所传之拳架,自和兆元后多为代理架。陈师认为确有创新发展,有独特之处,可以自立门派,遂以"和氏太极拳"为其命名。陈师豁达之心胸深为和兆元所感动,为谢师恩,誓师曰:"和氏太极拳仍以赵堡传承排列,标异不分宗。"师亦乐之。故继续以赵堡地名为名,但“拳不出村”,又称赵堡街架,直至20世纪30年代郑伯英等在西安传拳,流传于世,才以和兆元姓氏为名,称为和式太极拳。
晚年返归故里后以研拳传拳自娱,著有《太极拳谱》、《太极拳行功要论》等拳论。长子润芝、次子勉芝、三子敬芝、四子慎芝及长孙和庆喜均得真传,和润芝兼承家传医术,精中医内科,受人敬仰,人称和润芝大师傅,勉芝二师傅,敬芝三师傅,慎之四师傅。和敬芝才兼文武,授“文林郎”之职,曾随李建(李棠阶之子)参赞政务。又主讲武陟河朔书院,著有《高手武技论》等太极拳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