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保健 疾病预防

小儿痢疾的预防与治疗

(1)急性细菌性痢疾

典型痢疾

典型病例起病急,发热,体温为低热或高热,腹泻、大便每天10~30次,粪便带黏液及脓血。有恶心,呕吐,阵发性腹痛。腹部有轻压痛。有时左下腹可触及痉挛的乙状结肠肠管。肠鸣音亢进。

便后有里急后重下坠感。患儿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婴幼儿有时可有高热惊厥。多数急性痢疾患儿经合理治疗,可于数天内逐渐减轻而痊愈,预后良好。年长儿童大便很快成形,婴幼儿可持续数天稀便,这与婴幼儿肠道功能恢复较慢有关。

慢性细菌性痢疾

病程超过2周称迁延性痢疾,超过2个月则称慢性痢疾。其发生原因,主要是因体质瘦弱、有营养不良、佝偻病或贫血等合并症。或因这类病儿未得到合理治疗所造成。

因病程日久,渐消瘦,粪便含大量黏液、不一定带脓血,或黏液便与脓血便交替出现。粪便仍可培养出痢疾杆菌,但阳性率显著低于急性痢疾。

慢性痢疾患儿如合并严重营养不良,往往容易发生一些危象。病儿可因发生电解质紊乱(低钠、低钾、低钙),严重心肌损害而意外死亡。

八、小儿细菌性痢疾引起并发症

1、急性菌痢患儿如呕吐、腹泻严重时,可并发水和电解质紊乱(脱水、酸中毒、低钾、低钠、低钙等)。

2、慢性菌痢发生并发症较多,主要是机体营养不良和免疫功能低下所致。常见的有营养不良及营养不良性水肿,多种维生素与微量元素缺乏,表现为干燥性眼病、营养不良性贫血、佝偻病,严重者可出现脚气病及坏血病。

九、小儿细菌性痢疾容易与哪些疾病混淆

细菌性痢疾以脓血便为其特征。但是仅凭脓血便诊断菌痢,误诊率可达30%左右。容易与以下肠炎相混淆:

1、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IEC)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病症极似菌痢,也表现为发热、腹泻、脓血便,也发现有类似中毒型痢疾的表现。

2、空肠弯曲菌肠炎 本病发病季节与临床经过也类似菌痢。多见于3岁以上小儿。症状表现发热、腹泻,先为稀便,以后可表现为脓血便,类似痢疾。

3、沙门菌肠炎: 以小婴儿多见,粪便多样化为其特点,开始为稀便,以后可表现为黏液、脓血便。易误诊为菌痢。

十、小儿细菌性痢疾应该做哪些检查

1、血常规检查 在急性时,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增高,慢性时常有轻度贫血。

2、粪便常规:外观黏液便及脓血便,镜下见较多红、白细胞,以及吞噬细胞。

3、粪便培养:约70%以上可培养出致病菌。应在应用抗生素之前取粪便的脓血部分做培养。标本应新鲜。阳性者做药物敏感试验。

4、粪便细菌抗原检测:采用荧光抗体染色法、免疫荧光表菌球法、乳胶凝集试验,协同凝集试验、PCR直接检测法等,是具有快速、敏感、简便的诊断方法。

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