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课堂 养生常识

合理用药 七个我们常见的用药误区

我们在生活中有时候会因为一些小病而服药一些药物,可是,我们却不知道这些药物服药的正确方法,所以我们便经常会出现一些服药药物的误区。甚至有些人因为服药错误而导致身体出了问题。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进行服药呢?服药有哪些误区呢?下面小编来为大家解答。

    七个常见的用药误区

现象一:乱服止痛药,容易掩盖病情

很多网友不了解长期服用止痛片有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中国药学会专家指出,痛觉作为机体受到伤害的一种警告,可以作为某些疾病诊断的依据。止痛类药物容易掩盖疾病本身的症状、延误针对病因的治疗。遇到疼痛后简单地寻求止痛药的帮助,可能会错过对疾病佳的诊治时间。因此,在遇到某些不知原因的疼痛时,患者要积极就医查找病因,切不可盲目依赖止痛药。如果需要使用止疼药物,每次服用时间好也不要超过3天;服用时若出现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及时前往医院治疗。

长期服用止痛药会让人体对药物产生依赖,如此长期服用下去,就会对人的身体产生损害,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控制药物的食用量。过度的服用止痛药会严重伤害到心血管系统及肝肾的功能,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用药原则。

现象二:服用过量维生素,良药变毒药

许多人每天都会服用大量维生素,但大部分网友却不了解维生素一般服用方法。专家指出,服用维生素前提条件是掌握“适合”与“适度”两个原则。所谓“适合”是指应根据个人情况不同来定制补充方案。

如感冒患者可适当补充维生素C;经常喝酒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6,因维生素B6在脂肪及蛋白质的吸收中发挥重要作用,可作为预防脂肪肝的辅助成分;喜欢运动的人可适当补充维生素B1和维生素C,以补充由于出汗过多而引起的消耗;

处于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因机体容易缺乏日常膳食中含量很少的维生素D,可适当补充一些。而“适度”强调的是不要认为维生素是人体中不可缺少的营养成分,就盲目补充。其实人体对维生素的需求是有一定量的,摄入过量的维生素会引起中毒。

比如人体摄入过量的维生素A可引起的中毒综合征,导致烦躁、头痛、呕吐、皮肤瘙痒、视物不清、肝脏肿大。婴幼儿服用维生素A,如一次剂量超过30万国际单位,可引起急性中毒,长期服用5万~10万国际单位,6个月左右可发生慢性中毒;除维生素A外,维生素D过量会造成多脏器点状钙化和多尿;维生素E过多会导致出血倾向。因此,维生素不能吃得过多,也好不要空腹服用。

现象三:自行调快输液滴速,严重可致死亡

相信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现象,在打点滴的时候,觉得点滴的速度太慢了,于是自己将点滴速度调到快,根据网上调查,基本上所有打过点滴的人都有过这样的行为,然而这样的行为对我们的身体很不好,如果强行加快点滴速度,很有可能让我们出现昏厥现象。

中国药学会专家指出,首先,不赞成遇到发烧、感冒、腹泻等就去医院输液。公众用药要遵循“能口服就不肌注,能肌注就不输液”的原则。其次,如果需要输液治疗,一定要谨遵医嘱,切不可自行调节输液的速度。一般情况下,成年人输液速度为40~60滴/分钟。

儿童、老年人由于器官发育不完全或功能降低,输液速度应减慢,儿童的输液速度为20~40滴/分钟,老年人输液速度不应超过40滴/分钟。一些特殊患者,如患有心脏病(尤其是心功能不全)或肺部疾病者,输液速度应控制在30~40滴/分钟为宜。

输液速度过快,易加重心脏负担,引起心衰或肺水肿等后果。如硝普钠在滴注时需严格控制滴速,过快可使血压急剧下降;硝酸甘油、单硝酸异山梨酯滴注速度应8~15滴/分钟,过快则可引起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甚至昏厥;钾剂滴速过快可能引起高钾血症,表现为四肢无力、手脚口唇发麻、呼吸乏力及呼吸困难、心率减慢、心律紊乱,甚至心脏停搏;过快输注氨基酸、脂肪乳等肠外营养药物,可引起面红、发热、恶心、呕吐、心悸、胸闷等不适。

1/3页
用药常识合理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