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古籍 这些艾灸知识你了解多少
12、《针灸资生经》为南宋针灸学家王执中著。书中多记载有灸治急症的内容,并首先记载了天灸法治疗疟疾。《针灸资生经》以痹病为目,详细论述了穴位选择及其主治证候,记述了针灸治疗风痹、臂肘痛、肩痹痛、足麻痹不仁等痹病的方法,并强调了灸法在治痹中的重要作用。
13、《备急灸法》宋代闻人耋年之所著,是我国首部灸治急性病证的专著。
14、《针灸集成》为清代廖润鸿所著,引录了《内经》、《甲乙经》、《千金要方》、《资生经》等古代医籍中关于针灸论述的精华,并在《铜人经》的基础上,对穴位作了审慎的考证。
15、《备急灸法》:“凡仓卒救人者,惟艾灼收第一”。
16、《外科精要》。
17、《世医得效方》为元代危亦林所撰,成书于1337年。载述刺灸治疗的56个病证中,灸疗约占十分之八,且多涉及各科急性热病,时令病及惊、厥、损伤等症。提出“阴毒疾热困重,……则灼艾法为良”。
18、《针灸聚英》为明代针灸医学家高武所著。节集《内经》《难经》等有关针灸的章节,重加编次、整理、删繁、解释,而成“针灸节要”,并辑集《铜人》《明堂》《子午》等相关内容,再掺入自已学术见解,名曰《针灸聚英发挥》(亦称《针灸聚英》),使针灸理论更臻完善。
19、《医宗金鉴》,清代吴谦等人编纂,内载灸法歌诀22条,不仅重视普及内妇、外科危症、急症、难症的灸法治疗,而且对传染性疾病也提出灸疗的方法。
20、《扁鹊心书》,宋代的窦材,载灸法五十条,取穴均为1-2处,书中载有“睡圣散”,使病人昏睡后再灸,减轻患者火灼之苦,这是用麻醉法施灸的早记载。
艾灸的起源
艾灸疗法起源不晚于西周,据记载,很早以前就出现过艾灸了,古代的灸法原材料有很多,并不是只有艾灸一种,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春秋时代的《诗经•采葛》载:“彼采艾兮”,西汉毛亨和毛莨传释:“艾所以疗疾”。从远古时代实际临床运用早于文字记载的特点来看,艾灸疗法的下限也不会晚于西周。
宋代沈括《梦溪笔谈》卷18载西戎的卜法:“以艾灼羊髀骨,视其兆,谓之死跋焦”,以此印证,我国殷商以前的甲骨卜法,也可以用艾作燃料。
《孟子•离娄篇》载:“今之欲王音,犹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也。”可见艾灸疗法在春’秋战国时代已颇为流行。因此,用艾灸治病的起源也当在西周之前。
艾灸历史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艾灸的发展可分为两个里程,一个是传统艾灸,第二个是现代艾灸,不论是传统艾灸还是现代艾灸都有各自的特点、优势和不足之处。传统艾灸有效,但有烟(有毒),有火(不安全),操作不方便(需要专业人士)。
可见灸法很早就被人们所重视,艾灸的作用非常多,并且效果很好,经济实用,一般我们在家就能使用艾灸保健养生了,由于其安全性高、无毒副作用、养生保健,因此流传很广。
结语:上文介绍的艾灸古籍你了解了吗?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这些艾灸古籍,相信能学到很多有用的知识。当然除了这些还有艾灸的起源,希望通过这些介绍,大家能更加了解艾灸了,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并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