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查疾病

脂肪肝

2015-10-11 20:33:39

  1、脂肪肝疾病简介

  脂肪肝症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其临床表现轻者无症状,重者病情凶猛。一般而言,脂肪肝属可逆性疾病,早期诊断并及时治疗常可恢复正常。正常人的肝内总脂肪量,约占肝重的5%,内含磷脂、甘油三酯、脂酸、胆固醇及胆固醇脂。脂肪量超过5%为轻度脂肪肝,超过10%为中度脂肪肝,超过25%为重度脂肪肝。当肝内总脂肪量超过30%时,用B超才能检查出来,被B超检查确诊为“脂肪肝”。而脂肪肝患者,总脂量可达40%-50%,有些达60%以上,主要是甘油三酯及脂酸,而磷脂、胆固醇及胆固醇脂只少量增加。

  2、脂肪肝临床分类

  肥胖性脂肪肝症

  肝内脂肪堆积的程度与体重成正比,重度肥胖者脂肪肝性变率高达61%—94%;肥胖人体重得到控制后,其脂肪浸润亦减少或消失。这类脂肪肝的治疗应以调整饮食为主,基本原则为“一适两低”,即适量蛋白、低糖和低脂肪,平时饮食注意清淡,不可过饱,多食新鲜蔬菜和瓜果,限制热量的摄入。同时要加强锻炼,积极减肥,只要体重下降,肝内脂肪浸润即明显好转。首次运用了超临界流体萃取和微波萃取两大技术,完美地保存了植物药性,清脂养肝更迅捷。

  酒精性脂肪肝症

  据对长期嗜酒者肝穿刺活检,75%—95%有脂肪浸润。还有人观察,每天饮酒超过80—160克则乙醇性脂肪肝的发生率增长5—25倍,饮酒后乙醇取代脂肪酸,使脂肪酸积存,酮体在体内堆积,体内乳酸、丙酮酸比值增高,乳酸过多抑制尿酸由肾排出,引起高尿酸血症;使肝糖原异生减少,导致低血糖,有的患者发生猝死。此类脂肪肝发展的危害性较大,但轻度酒精性脂肪肝只要戒烟酒4—6 周后,其转氨酶水平就能减少到正常水平。

  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疾病

  营养不良缺乏蛋白质是引起脂肪肝的重要原因,多见于摄食不足或消化障碍,不能合成载脂蛋白,以致甘油三酯积存于肝内,形成脂肪肝。如重症营养缺乏病人表现为蛋白质缺乏性水肿,体重减轻,皮肤色素减退和脂肪肝,在给予高蛋白质饮食后,肝内脂肪很快减少;或输入氨基酸后,随着蛋白质合成恢复正常,脂肪肝迅速消除。

  糖尿病脂肪肝疾病

  糖尿病患者平均50%可发生脂肪肝,其中以成年病人为多。因为成年后患糖尿病人有50%—80%是肥胖者,其血浆胰岛素水平与血浆脂肪酸增高,脂肪肝变既与肥胖程度,又与进食脂肪或糖过多有关。这类病人一方面积极采取病因治疗,另一方面要求低糖低脂肪低热卡及高蛋白饮食,病人脂肪热卡占总热卡的25%以下为宜。

  妊娠脂肪肝疾病

  多在第一胎妊娠34—40周时发病,病情严重,预后不佳,母婴死亡率分别达80%与70%。临床表现为严重呕吐、黄疸上腹痛等,很难与暴发性病毒肝炎区别。及时终止妊娠可使病情逆转,少数患者可经自然分娩或剖腹产而脱险。

  药物性脂肪肝疾病

  某些药物或化学毒物通过抑制蛋白质的合成而致脂肪肝,化学药物,西药如四环素、肾上腺皮质激素、嘌呤霉素环已胺吐根硷以及砷、铅、银、汞等,此类脂肪肝应立即停用该药,必要时辅以支持治疗,直至脂肪肝恢复为止。

  脂肪肝疾病

  结核、细菌性肺炎及败血症等感染时也可发生脂肪肝,病毒性肝炎病人若过分限制活动,加上摄入高糖、高热量饮食,肝细胞脂肪易堆积;接受皮质激素治疗后,脂肪肝更容易发生。控制感染后或去除病因后脂肪肝迅速改善,还有所谓胃肠外高营养性脂肪肝、中毒性脂肪肝、遗传性疾病引起的脂肪肝等。脂肪肝属于一种病理现象,不需要单独作为一种病来治疗,也绝非无药可医。当你发现有脂肪肝时,应及早到医院认真检查,找出病因,对因治疗,绝大多数脂肪肝是可以恢复正常的。

  脂肪肝按自身体素质不同、饮食习惯不同等导致脂肪肝的发病原理不同,一般可分为肥胖、过食性脂肪肝,肝炎后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营养缺乏性脂肪肝,药物性脂肪肝,糖尿病性脂肪肝,妊娠性脂肪肝和不明原因的隐源性脂肪肝等。

  脂肪肝按轻重程度不同又分为轻度脂肪肝、中度脂肪肝和重度脂肪肝。轻度脂肪肝,已成为现代人的普遍问题。轻度脂肪肝是治疗脂肪肝的最佳时期.

  3、脂肪肝判断脂肪肝

  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弥漫性肝病,如能及时诊治可使其逆转;反之,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因此,早期诊治对阻止脂肪肝进展和改善预后十分重要。关于脂肪肝的诊断,过去必须根据肝穿刺病理检查进行确诊,近年来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CT、MRI及超声显像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不再经肝穿刺活检即能得到比较准确的临床诊断。

  由于脂肪肝缺乏特异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指标,而肝穿刺活检又有创伤性,现主要采用B超和CT诊断脂肪肝。现已证实,通过影像学检查不仅可筛选脂肪肝,并能确定诊断。鉴于B超诊断脂肪肝具有经济、迅速、无创伤等优点,因此,定期给脂肪肝高危人群作肝脏B超检查是早期发现脂肪肝的最佳方法。

  所谓脂肪肝高危人群是指存在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比普通人群更易发生脂肪肝的群体。脂肪肝的高危人群主要包括肥胖症,特别是内脏脂肪性肥胖病人;糖尿病,特别是成年型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病人;长期大量饮酒者;高脂血症,特别是有血液甘油三酯升高者;长期服用损肝药物者;以及有肥胖症、糖尿病和脂肪肝家族史的个体。

  总之,有脂肪肝发病的危险因素者要有自我保健意识,应定期(每年1~2次)作肝脏B超等影像学检查以早期发现脂肪肝。

  4、脂肪肝临床表现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病人多无自觉症状,而多数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轻度脂肪肝有的仅有疲乏感,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腹胀、嗳气、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胀满隐痛等感觉。临床检查,75%的患者肝脏轻度肿大,少数病人可出现脾肿大、蜘蛛痣和肝掌。

  由于患者转氨酶常有持续或反复升高,又有肝脏肿大,易误诊为肝炎,应特别注意鉴别。B超CT均有较高的诊断符合率,但确诊仍有赖于肝穿活检。

  5、脂肪肝病变程度

  根据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程度进行分类,大致有以下四种情况:

  一、单纯性脂肪肝

  肝脏的病变只表现为肝细胞的脂肪变性。根据肝细胞脂变范围将脂肪肝分为弥漫性脂肪肝、局灶性脂肪肝,以及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

  二、脂肪性肝炎

  是指在肝细胞脂肪变性基础上发生的肝细胞炎症。据统计,长期大量嗜酒,40%左右会出现这种情况,而非酒精性脂肪肝一般很少发生脂肪性肝炎。

  三、脂肪性肝纤维化

  是指在肝细胞周围发生了纤维化改变,纤维化的程度与致病因素是否持续存在以及脂肪肝的严重程度有关。酒精性肝纤维化可发生在单纯性脂肪肝基础上,而非酒精性则是发生在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肝纤维化继续发展则病变为脂肪性肝硬化。

  四、脂肪性肝硬化

  脂肪性肝硬化是脂肪肝病情逐渐发展到晚期的结果。近年来,随著酒精性肝病和非酒精性肝病的增多,脂肪性肝硬化已占到中国肝硬化病因的第二位(第一位是病毒性肝炎及肝硬化)。在酒精性肝炎中肝硬化的发生率为50%以上,少部份非酒精性脂肪肝也会发展成为肝硬化。

  6、脂肪肝食物预防

  一、燕麦

  含极丰富的亚油酸和丰富的皂甙素,可降低血清胆固酸、甘油三酯。

  二、玉米

  含丰富的钙、硒、卵磷脂、维生素E等,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的作用。

  三、海带

  含丰富的牛磺酸,可降低血及胆汗中的胆固醇;食物纤维褐藻酸,可以抑制胆固醇的吸收,促进其排泄。

  四、大蒜

  含硫化物的混合物,可减少血中胆固醇,阻止血栓形成,有助于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

  五、苹果

  含有丰富的钾,可排出体内多余的钾盐,维持正常的血压。

  六、牛奶

  因含有较多的钙质,能抑制人体内胆固醇合成酶的活性,可减少人体内胆固醇的吸收。

  七、洋葱

  所含的烯丙二硫化物和硫氨基酸,不仅具有杀菌功能,还可降低人体血脂,防止动脉硬化;可激活纤维蛋白的活性成分,能有效地防止血管内血栓的形成;前列腺素 A对人体也有较好的降压作用。

  八、甘薯

  能中和体内因过多食用肉食和蛋类所产生的守多的酸,保持人体酸碱平衡。甘薯含有较多的纤维素,能吸收胃肠中较多的水分,润滑消化道,起通便作用,并可将肠道内过多的脂肪、糖、毒素排出体外,起到降脂作用。

  此外,胡萝卜、花生、葵花籽、山楂、无花果等也可以起到降脂作用,脂肪肝患者不妨经常选食。

  7、脂肪肝诊断鉴别

  病情辨别

  脂肪肝的临床表现多样,轻度脂肪肝多无临床症状,易被忽视。据记载,约25%以上的脂肪肝患者临床上可以无症状。有的仅有疲乏感,而多数脂肪肝患者较胖,故更难发现轻微的自觉症状。因此目前脂肪肝病人多于体检时偶然发现。中重度脂肪肝有类似慢性肝炎的表现,可有食欲不振、疲倦乏力、恶心、呕吐、体重减轻、肝区或右上腹隐痛等。肝脏轻度肿大可有触痛,质地稍韧、边缘钝、表面光滑,少数病人可有脾肿大和肝掌。当肝内脂肪沉积过多时,可使肝被膜膨胀、肝韧带牵拉,而引起右上腹剧烈疼痛或压痛、发热、白细胞增多,易误诊为急腹症而作剖腹手术。脂肪囊泡破裂时,脂肪颗粒进入血液也可引起脑、肺血管脂肪栓塞而突然死亡。若肝细胞脂肪堆积压迫肝窦或小胆管时,门静脉血流及胆汁排泄受阻,出现门静脉高压及胆汁淤积。因急性化学物品中毒、药物中毒或急性妊娠期脂肪肝,其临床表现多呈急性或亚急性肝坏死的表现,易与重症肝炎相混淆。此外,脂肪肝病人也常有舌炎、口角炎、皮肤淤斑、四肢麻木、四肢感觉异常等末梢神经炎的改变。少数病人也可有消化道出血、牙龈出血、鼻衄等。重度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电解质紊乱如低钠、低钾血症等,脂肪肝表现多样,遇有诊断困难时,可做肝活检确诊。

  脂肪肝常无自觉症状,有些类似轻症肝炎,黄疸少见,如有亦为轻度。通过B超、CT可有辅助诊断意义,确诊必须依靠肝活检。

  诊断标准

  1、无饮酒史或饮酒折合乙醇量男性每周140克,女性70克;

  2、排除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病、全胃肠外营养、肝豆状核变性等可导致脂肪肝的特定疾病。

  3、除原发疾病临床表现外,有乏力、消化不良、肝区隐痛、肝脾肿大等非特异性症状及体征。

  4、可有超重/内脏性肥胖、空腹血糖增高、血脂紊乱、高血压等代谢综合征。

  5、血清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水平可由轻至中度增高(小于5倍正常值上限),通常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即过去俗称的“GPT”)升高为主。

  6、肝脏影像学表现符合弥漫性脂肪肝的影像学诊断标准。

  7、肝活检组织学改变符合脂肪性肝病的病理学诊断标准。

  凡具备上述第1-5项和第6或第7项中任何一项者即可诊断为脂肪肝。

  在这里值得一提的是BMI(即体重指数)的计算方法和判定标准。BMI=体重(kg)/[身高(m)]2。对于亚洲成人而言,BMI≥23kg/m2提示体重超重,BMI≥25kg/m2提示轻度肥胖,BMI≥30kg/m2提示重度肥胖。中心性肥胖指:男性腰围 ≥90cm,女性腰围≥80cm。

  患脂肪肝后,其干预和治疗应强调综合治疗,患者须改变生活方式、节食、运动、禁酒和戒烟,以及控制原发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充分进行的生活方式治疗后仍不足以恢复正常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则需要采用药物进行治疗,包括调脂、降压和改善胰岛素抵抗和控制血糖等。

  鉴别诊断

  应与其他常见肝病如病毒性肝炎、自身免疫性肝炎、代谢性肝病、肝硬化等相鉴别。对局灶性脂肪肝,需与原发或继发性肝癌、肝血管瘤等占位性病变鉴别。

  一、重度脂肪肝

  重症脂肪肝是指临床症状凶恶,预后不良的脂肪肝。严格来说,它是某些危重疾病的一种病理过程。主要包括妊娠急性脂肪肝、脑病脂肪肝综合征。它与一般脂肪肝在临床症状、体征、疾病预后方面具有明显不同。

  (一)妊娠急性脂肪肝

  本病又称为产科急性黄色肝萎缩。是妊娠的严重并发症,临床较为少见,预后恶劣。本病多发生于妊娠末三个月(30-40周)发病。据认为,妊娠期大量口服与滴入四环素,有可能诱发本病。

  主要临床症状:骤发的持续性恶心,呕吐,甚至呕血,伴有上腹疼痛,一周出现黄疸,常无瘙痒,以后黄疸迅速加深,继之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或昏迷;血清胆红素轻至中度升高,如合并DIC,则呕吐咖啡色液或鲜血。以及尿血,便血,紫癜,齿龈及注射部位出血,同时,血小板及纤维蛋白原减少,FDP值上升及凝血酶原时间延长,半数病人少尿,代谢性酸中毒等早期肾功能衰竭的表现。

  (二)脑病脂肪肝综合征(Reye综合征)

  本病主要发生于小儿和青少年。发病前常有某种病毒感染,感冒样前驱症状和水痘,感染症状改善2-3天后,突然出现频繁呕吐,伴剧烈头痛,数小时内进入谵妄,痉挛,木僵和去大脑皮质状态,最后进入昏迷。常伴有发热,低血糖,肝功能异常等表现。本病起病凶险,病死率高。

  二、肝癌、肝血管瘤、肝脓肿、肝囊肿

  局限性脂肪肝改变需与它们相鉴别。肝癌,尤其是小细胞肝癌和甲胎蛋白阴性的肝癌,很难与局限性脂肪肝鉴别。通常情况下小细胞肝癌多呈衰减,常有包膜影和门静脉侵犯。转移性肝癌多为超声增强,常见多结节,无门脉系统侵犯,CT显示肝癌多呈边界较清楚的密度减低区,加注造影剂后扫描组织对比增强。选择性肝动脉造影能较好地显示肿瘤血管或血管瘤。肝动脉造影虽然在鉴别肝血管瘤和肝癌时存在困难,但对于排除肝脓肿、肝囊肿等仍有一定价值。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是确诊各种肝内占位性病变的有效方法。

  三、病毒性肝炎

  脂肪肝患者肝内脂肪变性呈弥漫性分布,常需与病毒性肝炎等鉴别。病毒性肝炎患者除具有乏力、纳差、发热、恶心、呕吐、黄疸、尿黄等表现外,流行病学、病原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8、脂肪肝饮食疗法

  1、控制热量摄入,以便把肝细胞内的脂肪氧化消耗。肥胖者应逐步减肥,使体重降至标准体重范围内。以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可给热能84~105千焦(20~25千卡)。标准体重(公斤)=身长(厘米)-105(或100),男性165厘米以上减105,而女性和男性165厘米以下者减100。

  2、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摄入,按标准体重计算每公斤体重每天可给脂肪0.5~0.8克,宜选用植物油或含长链不饱和脂肪酸的食物,如鱼类等;碳水化合物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2~4克,食用糖的摄入不宜过多。

  3、高蛋白饮食,每天每公斤体重可给1.2~1.5克,高蛋白可保护肝细胞,并能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蛋白质供给,优质蛋白质应占适当比例,例如豆腐、腐竹等豆制品,瘦肉、鱼、虾、脱脂奶等。

  4、保证新鲜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供应,以满足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但含糖多的蔬菜及水果不可进食过多。

  5、适量饮水,以促进机体代谢及代谢废物的排泄。

  6、含有甲硫氨基酸丰富的食物,如小米、莜麦面、芝麻、油菜、菠菜、菜花、甜菜头、海米、干贝、淡菜等食品可促进体内磷脂合成,协助肝细胞内脂肪的转变。

  脂肪肝食疗,脂肪肝病人可辅以下列食疗方法:

  1.何首乌粥取何首乌20克,粳米50克,大枣2枚。将何首乌洗净晒干,打碎备用,再将粳米、红枣加清水600毫升,放入锅内煮成稀粥,兑入何首乌末搅匀,文火煮数沸,早晨空腹温热服食。

  2.赤小豆鲤鱼汤取赤小豆150克,鲤鱼1条(约500克),玫瑰花6克。将鲤鱼活杀去肠杂,与余两味加水适量,共煮至烂熟。去花调味,分2~3次服食。

  3.菠菜蛋汤取菠菜200克,鸡蛋2只。将菠菜洗净,入锅内煸炒,加水适量,煮沸后,打入鸡蛋,加盐、味精调味,佐餐。

  9、脂肪肝疾病预防

  肝病患者多急躁易怒,因此在调理过程中,就要重视舒缓情志,心身并治,保持一颗“平常心”。因为在正常的生理情况下,如果肝的疏泄功能正常,既不亢奋也不抑郁,那么人体就能很好地协调自身的精神情志,表现为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反之就会表现为抑郁寡欢、急躁易怒等。

  情绪保肝的核心是学会制怒,即使生气也不要超过3分钟。脂肪肝人群可以通过适当的娱乐来达到调节情绪的目的,如听音乐,看喜剧,可使人分泌一些有益于健康的激素:酶和乙酰胆碱等物质,能使胃的蠕动变得有规律,有利于消化功能的改善。同时,脂肪肝人群也要多交朋友,多与朋友交流等。

  对于脂肪肝人群,良好的日常习惯也非常重要。平时饮食宜清淡,多锻炼,限制烟酒等。还可以适当选择服用具有养肝护肝、预防脂肪肝的养肝片。

  1.合理膳食

  每日三餐膳食要调配合理,做到粗细搭配营养平衡,足量的蛋白质能清除肝内脂肪。

  2.适当运动

  每天坚持体育锻炼,可视自己体质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如慢跑打乒乓球羽毛球等运动。要从小运动量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达到适当的运动量,以加强体内脂肪的消耗。

  3.慎用药物

  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任何药物进入体内都要经过肝脏解毒。所以平时不要动不动就吃药。对出现有症状的脂肪肝患者,在选用药物时更要慎重谨防药物的毒副作用,特别对肝脏有损害的药物绝对不能用,避免进一步加重肝脏的损害。

  4.此外心情要开朗

  不暴怒,少气恼,注意劳逸结合等也是相当重要的。

  5.控制能量摄入

  对于脂肪肝患者,能量供给不宜过高。从事轻度活动,体重在正常范围内的脂肪肝患者每日每公斤应供给126~147KJ(30~35kcal),以防止体重增加和避免加重脂肪堆积。对于肥胖或超重者,每日每公斤应为 84~105KJ(20~25kcal),以控制或减轻体重,争取达到理想或适宜体重。

  6.提高蛋白质的质与量

  供给充足的蛋白质,有利于脂蛋白合成,清除肝内积存的脂肪,促进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蛋白质供给量每日以110~115g,重体力劳动者加至每日115~210g,占总能量的10%~15%为宜,并保证一定量的优质蛋白。此外,保持氨基酸的平衡很重要。蛋白质中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苏氨酸和赖氨酸等均有抗脂肪肝作用。

  7.适量脂肪

  脂肪肝患者仍应给予适量的脂肪,而且必需脂肪酸参与磷脂的合成,能使脂肪从肝脏顺利运出,对脂肪肝有利。建议每天给予脂肪<30g,约占总能量的20% 为宜。植物油含有的谷固醇、大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有较好的趋脂作用,可阻止或消除肝细胞的脂肪变性,对治疗脂肪肝有益。烹调油应该选用植物油。对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应作适当限制。

  8.控制碳水化合物

  应摄入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禁食富含单糖和双糖的食品,如高糖糕点、冰淇淋、干枣和糖果等,以促进肝内脂肪消腿。但是过分限制碳水化合物可使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每日碳水化合物以占总能量的60%左右为宜。

  9.补充足够的维生素、矿物质和微量元素

  肝脏贮存多种维生素。在肝病时贮存能力降低,如不及时注意补充,就会引起体内维生素缺乏。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B6、维生素B12、维生素E、叶酸、胆碱、肌醇、钾、锌、镁等的食物, 以维持正常代谢,保护肝脏,纠正和防止缺乏。

  10.补充足够的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可减缓胃排空时间,减少脂肪和糖的摄入和吸收,具有降血脂、降血糖的作用。饮食不宜过分精细,主食应粗细杂粮搭配,多吃蔬菜、水果和菌藻类,以保证足够数量的膳食纤维摄入。

  脂肪肝并不都是胖子和酒精爱好者的“专利”,营养过剩可以“吃”出脂肪肝,饮酒过量可以“喝”出脂肪肝,目前盛行减肥,过度饥饿也会造成肝脏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大量堆积在肝部,也可“饿”出脂肪肝。无论脂肪肝的病因是什么,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脂肪性肝炎和肝纤维化,最后导致肝硬化,因此,必须对脂肪肝进行及早有效防治。

  10、脂肪肝并发症

  脂肪肝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疾病也可以是某些全身性疾病的并发表现:

  1.常并发有酒精中毒的其他表现,如酒精依赖,胰腺炎、周围神经炎、贫血舌炎、酒精性肝炎、肝硬化等。

  2.营养过剩型脂肪肝,常管理层其他基础疾病并发出现,如:肥胖症、糖尿病、高脂血症、高血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痛风、胆石症等。

  3.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常与慢性消耗性疾病并存如结核病、溃疡性结肠炎等。

  4.妊娠急性脂肪肝,常并发有肾功能衰竭、低血糖、胰腺炎、败血症、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等。

  5.重症脂肪肝患者,可以有腹水和下肢水肿,其他还可有蜘蛛痣、男性乳房发育、睾丸萎缩、阳痿、女子有闭经、不孕等。

  6.高脂血症由于脂肪在肝内沉积使肝脏受损,高密度脂蛋白台成减少,低密度和极低密度脂蛋白相对上升,从而引发高血脂,成为心脏病和脑卒中的危险帮凶。而各种原因引起的高脂血症又可造成脂肪肝,形成恶性循环。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等症状。

  7.低血糖和溶血性贫血一酒精性高脂血症综合征(zieve综合征):主要见于酒精性肝病病人,zieve综合征是指慢性酒精中毒病人出现黄疸、高脂血症和溶血性贫血。

  8.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肝癌无直接因果关系,很少发生肝癌,但如果发展成肝硬化或导致脂肪肝的原因也在肝癌的形成中起作用,则肝癌的发生率增高。酒精性脂肪肝可以并发肝癌。

  9.肝纤维化和肝硬化脂肪肝虽然很少出现症状,但肝脏本身已不是健康的肝脏,在劳累、服药、不洁饮食等各种致病因子的作用下,以及脂肪浸润对肝脏的损伤,可引起肝细胞的变性、坏死、再生和纤维组织异常增生等病理变化,这种改变在肝组织中反复发生,会使肝脏发生纤维化,最终导致肝硬化。表现为乏力、消化不良、出血、腹水等症状.

  11、脂肪肝疾病检查

  实验室检查

  1.血清酶学检查

  (1)ALT、AST:一般为轻度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3倍。酒精性脂肪肝的AST升高明显,AST/ALT>2有诊断意义。非酒精性脂肪肝时则ALT/AST>1。ALT>130U,提示肝小叶脂肪浸润明显,ALT持续增高提示有脂肪性肉芽肿。

  (2)γ-GT、ALP:酒精性脂肪肝时γ-GT升高较常见,ALP也可见升高,达正常上限的2倍;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γ-GT可以升高。

  (3)GST:可反映应激性肝损伤,较ALT更敏感。

  (4)谷氨酸脱氢酶(GDH)、鸟氨酸氨甲酰转移酶(DCT)。GDH为线粒体酶,主要在肝腺泡Ⅲ带富有活性,DCT为尿素合成酶,参与转甲基反应。脂肪肝时两酶都升高。尤其是酒精性脂肪肝,其GDH/OCT>0.6。

  (5)胆碱酯酶(CHE)、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80%脂肪肝血清CHE和LCAH升高,但低营养状态的酒精性脂肪肝升高不明显。CHE对鉴别肥胖性脂肪肝有一定意义。

  2.血浆蛋白变化

  (1)β球蛋白,α1、α2、β脂蛋白多升高。

  (2)白蛋白多正常。

  (3)肥胖性脂肪肝时,LDL-C升高,HDL-C显著降低,Apo B,Apo E,Apo CⅡ和Ⅲ升高。

  3.血浆脂类

  TG、FA、胆固醇、磷脂常升高,其中胆固醇升高显著,常>13mmol/L。

  4.色素排泄试验

  BSP、ICG排泄减少。在肥胖性和酒精性脂肪肝时,因为脂肪贮积多在肝腺泡Ⅲ带,而色素处理也在此部位。肝脏脂肪贮积影响了肝细胞排泄色素的功能。排泄减少的程度与肝脏脂肪浸润程度有关。

  5.胆红素

  严重脂肪肝时可有血胆红素升高,轻中度脂肪肝胆红素多正常。

  6.凝血酶原时间(PT)

  非酒精性脂肪肝多正常,部分可延长。

  7.血胰岛素水平

  呈高反应延迟型,糖耐量曲线高峰上升,下降延迟。

  8.血尿素氮

  血尿素氮、尿酸偶见升高。

  辅助检查

  1.B超检查

  弥漫性脂肪肝的超声波图像主要表现为回声波衰减,按其衰减的程度,脂肪肝可分为3种:

  (1)轻度脂肪肝

  表现为近场回声增强,远场回声衰减不明显,肝内管状结构仍可见。

  (2)中度脂肪肝

  前场回声增强,后场回声衰减,管状结构模糊。

  (3)重度脂肪肝

  近场回声显著增强,远场回声明显衰减,管状结构不清,无法辨认。超声对重度脂肪肝的灵敏度达95%。

  2.CT检查

  脂肪肝CT图像与实时超声(US)图像表现不同。CT诊断的准确性优于B超,主要表现为肝密度普遍或局限性降低,甚至低于脾及肝内血管密度,而相比之下,门静脉内回声增强,密度降低与脂肪化严重程度相一致。动态的CT变化可反映肝内脂肪浸润的增减。弥漫性脂肪肝在CT上表现为肝的密度普遍低于脾脏和肝内血管密度;重度脂肪肝时,肝脏CT值可降至10Hu左右(正常肝的密度比脾脏高 6~12Hu)。增强后CT扫描,脂肪肝的肝内血管影显示得非常清楚,其形态、走向均无异常,有时血管可变细、变窄,但无推移、包绕现象,有助于鉴别肝癌与脂肪肝内的灶性非累及区(正常“肝岛”)。

  3.MRI检查

  一般认为其价值较US和CT为小。脂肪肝的磁共振(MRI)表现为全肝、一叶或灶性脂肪浸润,自旋回波(SE)序列和反转恢复(IR)脉动序列的T1加权信号正常。短的IR序列和SE的T2加权像信号可稍高,但只显示脂肪的质子像;脂肪浸润区为高信号,肝内血管位置正常。近年有人用MRI测定肝组织脂肪含量。

  4.肝活检

  是确诊脂肪肝的重要方法,尤其对局限性脂肪肝。在B超引导下抽吸肝组织活检远较过去盲目肝穿刺法准确、安全。活检的意义在于确定肝内是否存在脂肪浸润,有无纤维化。

  (1)局灶性脂肪肝或弥漫性脂肪肝伴正常肝岛难以与恶性肿瘤区别,需要在B超引导下进行肝活检。

  (2)探明某些少见的脂肪性肝疾患的病因,如胆固醇酯贮积病、糖原累积病、Wilson病等。

  (3)无症状性可疑的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活检是惟一的确诊手段。

  (4)戒酒和酒精性肝病或酒精性肝病有不能解释的临床或生化异常表现者,以及酒精性肝炎考虑皮质类固醇治疗前需肝活检排除活动性感染。

  (5)肥胖性脂肪肝患者减少原有体重的10%后,肝功能酶学仍持续异常者,需肝活检寻找其他原因。

  (6)怀疑重症肝炎系脂肪肝所致,需肝活检明确诊断并了解其病因者。

  (7)评估某些血清学指标以及B超、CT等影像学检查诊断脂肪肝、纤维化的可靠性,需以肝活组织学改变作为金标准,并用以客观评价某一治疗方案对脂肪肝纤维化治疗的确切效果。

  (8)任何怀疑不是单纯性肝细胞脂肪变或怀疑多种病因引起的脂肪肝或肝功能损害者,需通过肝活检明确其具体病因或以何种病因为主。

  12、脂肪肝与肝硬化的关系

  脂肪肝和肝硬化都是肝病中的常见病,如果肝硬化日常不注意,可发展成肝硬化,后果不堪设想。

  脂肪肝,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过多的病变。脂肪性肝病正严重威胁国人的健康,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已被公认为隐蔽性肝硬化的常见原因。脂肪肝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而非一种独立的疾病。

  肝硬化是临床常见的慢性进行性肝病,由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形成的弥漫性肝损害。病理组织学上有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结节性再生、结缔组织增生与纤维隔形成,导致肝小叶结构破坏和假小叶形成,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而发展为肝硬化。

  13、脂肪肝发病机理

  在通常情况下,血液中的脂肪酸经肝细胞摄取后,一部分在线粒体内氧化供能,另一部分可在滑面内质网合成磷脂,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如果脂肪酸氧化充分,则脂肪合成减少,如果脂肪酸氧化供能不足,则甘油三酯合成相应增加。

  但在大量饮酒,病毒性肝炎,药物中毒性肝损伤等情况下,由于肝功能减退,使肝细胞线粒体的β-脂肪酸氧化能力减退,从而使得肝细胞加速合成甘油三酯,并造成甘油三酯的积累,从而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肉眼观肝脏弥漫性肿大,但妊娠期急性脂肪肝肝脏重量增加,可达3~6kg,大体形态和大小正常或缩小,重症者则明显缩小,可小至800g左右;脂肪肝边缘钝而厚质如面团,压迫时可出现凹陷,表面色泽较苍白或带灰黄色,切面呈黄红或淡黄色有油腻感。光镜下肝细胞肿大,胞质内充满大小不等的脂肪空泡或脂滴,大部分病例脂滴弥漫分布于肝小叶中央区(肝腺泡Ⅲ区),严重者可累及肝腺泡Ⅰ区,即整个小叶的大多数肝细胞均有脂滴沉积,但有时脂肪浸润呈灶状或不规则分布。当脂滴变多直径增大至5µm左右时,光镜下可见脂滴呈串珠状聚集在肝细胞的窦面,进而肝细胞胞质内充满这些微滴,此即小泡性脂肪变。随着肝内脂肪含?的单个大脂滴,细胞核和细胞器被挤压移位至脂滴边缘,但是细胞非脂肪部分的容积常无变化,此种改变称为大泡性脂肪变。肝细胞小泡性脂肪变一般不伴有坏死、炎症和纤维化,即常表现为单纯性脂肪肝。

  各种病因所致的大泡性脂肪肝如任其发展则可相继发生以下4种改变或这些改变合并存在。

  (1)单纯性脂肪肝

  仅见肝细胞脂肪变性。

  (2)脂肪性肝炎

  在脂肪变性的基础上伴肝细胞变性坏死和炎症细胞浸润,可伴有Mallory小体和纤维化。

  (3)脂肪性肝纤维化

  在脂肪肝特别是脂肪性肝炎的基础上出现中央静脉周围和肝细胞周围纤维化,甚至汇管区纤维化和中央汇管区纤维分隔连接。

  (4)脂肪性肝硬化

  为继发于脂肪肝的肝小叶结构改建,假小叶及再生结节形成。

  14、脂肪肝和肝硬化的关系

  一、运动误区要纠正

  “脂肪肝是吃出来的,多动动、少吃吃,自然会好”,这个粗浅的概念似乎人人都懂。于是乎,一些误区也随之出现。诸如:“我每天动个不停,家务全是我做的”;“平时我没空,逢节假日我会去健身中心锻炼个半天”;“我每天工作量很大,已经够我消耗的了,不必再作其他运动”等等。其实,合适的运动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制订出运动治疗方案。

  二、具体情况具体对待

  患者的具体情况包括:性别、年龄、体重、平时活动量的大小,锻炼场所的条件,工作的特殊性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疾病等等。比如说一般以餐后散步为宜,但对有些患者来说可能就不适宜;对一些伴有下肢关节退行性病变的患者来说,则不宜选择类似慢跑、登梯等关节活动度较大的运动;同样年龄和其他健康状况相似的男女青壮年,由于性别、体型的不同,所给予的运动量也应不同,这就是为何在治疗脂肪肝时一定要由专业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后作出相应的指导。

  三、运动也需开处方

  治疗性运动需要在消化科医师和康复科医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患者作出客观、综合的评估后,制定一个科学的运动处方,在运动的方法、时间、强度、频率和运动量各方面作出具体量化指标,然后再对患者的适应性和疗效进行阶段性评估,不断调整、不断完善。各项运动项目,由于其量化指标不同,所产生的“耗氧量”也不同。专科医生为你开设的运动处方,将为你度身量制。

  运动处方的制定既要适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又要掌握其适宜的“耗氧量”,这样才能达到既合情合理、又科学安全的标准。

  四、适度运动取代药物

  脂肪肝的治疗需要综合措施,单纯靠药物既不经济又有害处,因为肝脏是人体最大的解毒器官,药物治疗在去脂降脂的同时又加重了肝脏本身的工作负担。而运动疗法既经济、又随意;既科学、又安全。但运动不能盲目、不能过头,也不能动而无效。

  总之,关于脂肪肝的饮食疗法和运动方式有很多种类,但如何选择,怎样做?什么方案最适合你?这些具体的内容都需要在专科医师指导下,为你制定个性化的处方。

  哪些项目适合你

  以锻炼全身体力和耐力为目标的全身性低强度的动态运动,即有氧运动,如慢跑、中快速步行(115-125/分钟)、骑自行车、上下楼梯、爬坡、打羽毛球、踢毽子、拍皮球、跳舞、广播体操、跳绳和游泳等,可使交感神经兴奋,血浆胰岛素减少,而儿茶酚胺、胰高血糖素和生长激素分泌增加,抑制甘油三酯的合成,并促进脂肪分解。

  脂肪肝患者的运动项目应以低强度、长时间的有氧运动为主。以有氧代谢为特征的动力性活动对脂肪肝患者降脂减肥、促进肝内脂肪消退的效果较好。

  你要练多久

  用“强度×时间”表示运动量来看,强度高的运动持续时间要比较短,如果强度低则持续时间就要长,应按照脂肪肝患者的生活背景和肥胖程度考虑时间和强度的搭配。运动量渐增,并做到有恒、有序和有度,每次锻炼时必须完成规定的运动指标。

  以步行为例,可从5000步/日,渐增至7000-10000步的步行,进而快步步行,阶段性地增加运动量;可遵循“3、5、7”原则,即每日3000米(30min内),每周5次,每次步行后脉搏与年龄之和为170。

  运动可别过量

  脂肪肝患者应根据运动后劳累程度和脉搏选择适当的运动量,以运动时脉搏加快,运动后疲劳感于10-20分钟内消失为宜。锻炼后如果有轻度疲劳感,但是精神状态良好,体力充沛,睡眠好,食欲佳,说明运动量是合适的。如果锻炼后感到十分疲乏,四肢酸软沉重,头晕,周身无力,食欲欠佳,睡眠不好,第二天早晨还很疲劳,对运动有厌倦的感觉,说明运动量过大,需要及时调整。锻炼过程中如果出现呼吸困难、面色苍白、恶心呕吐等情况,应立即停止运动,必要时采取相应的处理。

  脂肪肝的运动功法,推荐武大翔发明的大翔功。

  人之健康,在于运动。久坐伤肉、久卧伤气。

  动则生气,气,是生命的原动力。

  若不爱无聊的跑步,可以用原地弹跳来代替,原地弹跳运动量大,要在别的活动后做完后再进行,至少做八个八次。下面是基本的运动。

  运转头颈

  原地站立,左八圈,右八圈。

  转腰

  双手叉腰,转腰,左八圈,右八圈。

  涮腰

  起势,弯腰,双手自然下垂。以腰为中心,两手为远点,转动,前左后右划弧,左八圈右八圈。

  正压腿

  左八下,右八下。共八八。

  仆步压腿

  左八下,右八下。做八八。

  拳法功

  左右下勾拳两次、左右日字冲拳反复四次,左右上勾拳。做八八次。

  肘击贴打

  肘尖击脑后,左右,(口令)一,二。肘尖击腰后,左右,三,四。肘尖击两侧,左右,五六。左右贴背用上臂往侧后摔,口令七八。共做八八。

  原地下蹲

  弹跳,反复,共八八。

  做完累了吧?原地踏步,放松,休息。活动结束。

  常人练到此,再站桩1-5分钟,入静,稍后,就可以了。

  15、脂肪肝养生疗法

  脂肪肝已成为临床上一个常见的疾病,患者往往伴有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其他疾病。如果在发病初期听之任之,或盲目服药,而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脂肪肝亦可发展为不可逆转的严重病变,如脂肪性肝炎、脂肪性肝纤维化、肝衰竭,甚至诱发肝细胞癌变。

  事实上,脂肪肝患者完全不必因为上述的并发症而担心无法治愈,也无须大把大把的花钱寻求“灵丹妙药”,弄得身心疲惫。最简易的方法就是合理饮食和适度运动配合内科治疗。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