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查疾病

确诊出血性疾病需要做什么检查

2015-10-13 05:32:23

  出血倾向是许多不同疾病及不同出血机制的共同表现,为明确出血的性质及原因必须清楚病人过去、现在的出血情况、临床表现。必须结合实验室检查综合分析,才能作出正确的结论。

  有些出血性疾病往往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查方能确诊。实验室检查 首先参考简单易行的筛选实验对血管异常、血小板异常及凝学功能障碍进行初步归类诊断,然后选择必要的特殊实验室检查予以确诊。

  (一)筛选试验

  常用的有束臂试验、出血时间、血小板计数、血块回缩试验、凝血时间(试管法)、激活的部分凝学活酶时间(APTT)、一期法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TT)等。

  根据筛选试验结果,结合临床可将出血性疾病大致归纳为两大类:出血时间延长、束臂试验阳性、血小板正常或减少而凝学象正常者,可归纳为血管异常和(或)血小板异常所致的出血性疾病;凝血时间及APTT、PT、TT中任一项延长而其他结果正常者多为凝血功能障碍所致的出血性疾病按。

  (二)特殊检查

  1. 血小板异常的检查

  (1)血小板形态

  观察血片中血小板体积大小、分散情况和成簇状态可大致反应血小板粘附和聚集功能,如血小板无力症患者血小板分散不成簇。

  (2)血小板粘附试验

  血小板粘附率降低见于血小板无力症,增高见于某血血栓性疾。

  (3)血小板聚集试验

  肾上腺素、二磷酸腺苷(ADP)、胶原、瑞斯托霉素等均能诱导血小板发生聚集。当血板功能减低时如血小板无力症、尿毒症等,血小板聚集率降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早期、某些血栓性疾病时聚集率增高。

  此外,必要时尚可作血小板 膜蛋Ⅱ /Ⅲ 自身抗体测定、血小板相关抗体测定、血小板释放功能检查(血浆β-血小板球蛋白测定、血小板4因子测定)、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TXB 6-酮-PGF 测定及血小板超微结构检查。

  2. 凝学功能障碍的检查。

  (1)凝血活酶声称实验及纠正实验

  本实验基本上反应凝血活酶的活性。APTT延长、PT正常者为凝血第一阶段内源途径中某一凝血因子缺陷,可致凝血活酶生成不良,又因正常吸附血浆含因子Ⅷ、Ⅺ、及Ⅴ,正常血清含因子Ⅶ、Ⅸ、Ⅹ、Ⅺ可用来作凝血活酶生成不良的纠正试验,有助于血友病类型的鉴别诊断(表6-15-2)。

  (2)凝血酶原时间纠正试验

  一期法凝血酶原时间延长提示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因子Ⅴ、Ⅶ、Ⅹ之一缺陷,或循环中有抗凝物存在。若用二期法以纤维蛋白原作为基质,可排除纤维蛋白原减少的影响,其他凝血因子缺陷可通过纠正试验来判断。

  其中因子Ⅶ、Ⅹ缺乏可作蝰蛇毒时间加以鉴别,蝰蛇毒在Ca 存在时可直接激活因子Ⅹ,故能为蝰蛇毒纠正者为因子Ⅶ缺乏,不能纠正者为因子Ⅹ缺乏。

  (3)凝血酶时间(TT)

  是测定纤维蛋白原转化为纤维蛋白所需的时间,当血浆纤维蛋白原减少或有抗凝物质(类肝素物质、FDP)存在时,TT延长。进一步可测定纤维蛋白原及FDP含量和甲苯胺蓝纠正试验 ,甲苯胺蓝色可中和肝素及类肝素物质所致的TT延长。

  (4)凝血因子含量及活性测定

  如纤维蛋白原定量、因子Ⅷ凝血活性(Ⅷ:C)、vWF抗原(vWF:Ag)及因子Ⅸ、Ⅴ、Ⅶ、Ⅻ等活性测定。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