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课堂 养生常识

发热后是不是一定要等到38.5℃才能用退热药

发热是身体应对感染的一种防御反应,通常体温升高有助于增强身体对感染的抵抗力。但高热也可能导致不适和并发症,因此使用退热药缓解发热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然而,对于何时应该使用退热药,人们存在不同的观点。一些人认为,只有在体温达到38.5℃以上时才应该使用退热药,而其他人则认为,只要发热就可以使用退热药。那么,发热后一定超过38.5才能吃退烧药吗?究竟应该如何正确使用退热药呢?

第一、我们来看下体温与发热的原因

体温指身体内部的温度,是机体代谢活动的基础。正常人体温在36.0℃到37.0℃之间,但也会因为多种因素而有所波动,如年龄、性别、时间、运动、环境温度和生理状态等。

体温指身体内部的温度,是机体代谢活动的基础

发热是由于感染、炎症、创伤或者其他病理生理过程引起的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使体温调定点上移。发热通常分为低热(37.3℃-38.0℃)、中热(38.1℃-39.0℃)和高热(39.1℃以上)。

第二、了解退热药的作用机制和种类

退热药主要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降低体温调定点,从而降低体温。常见的退热药包括非甾体抗炎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和甾体抗炎药(如保泰松、吲哚美辛等)。

退热药主要通过抑制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降低体温调定点,从而降低体温

第三、再深度了解退热药的使用时机

关于退热药的使用时机,美国儿科学会(AAP)和世界卫生组织(WHO)都建议,只有在体温达到38.5℃或者更高时,才应该使用退热药。主要是因为,在体温没有达到这个阈值时,使用退热药可能会掩盖病情,影响疾病的发展和恢复过程。

1/2页
发热后一定超过38.5才能吃退烧药吗如何正确退烧最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