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 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是非常多样的,经常练习陈式太极拳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是非常有帮助的,如果想要更好的掌握太极拳就要了解其规律。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随着陈式太极教学来看看吧!

陈式太极拳的配合规律

陈式太极拳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从全身来讲,为眼、身、步、手四个主要部分,如果是从我们的躯干来讲,分为上、中、下三盘。

我们先讲躯干的基本规律,人头至颈部为上盘,胸、脊、腰部为中盘,小腹、尾骨以至裆、腿、足部为下盘。

上盘的头部要中正。术语说:"虚领顶劲。"《十三势行功总歌》中说:"满身轻利头悬。"顶和悬字虽不同,方法是一样的。

正如陈鑫解释的:"如同用绳子从头顶百会穴将全身向上悬起似的。"只要下向内收,则头顶自然中正向上,而颈也自然立起。眼法,总要平社,却方--每式的主要方向。但陈鑫加了"耳听身后"四字,以防有人从身后袭来。

中盘的脊要随着顶劲的上领而同时立直,胸部既不外挺,也不内收。术语谓之含胸拔背。含或涵的意义都是要求松圆而不压近肺部,以便呼吸通畅。

腰部亦以中正为主,但陈式每一动作民和向左右旋转。转的角度,一般不超过45度。在步法进退时,可达90度,或大至360底以上。

腰是随着对方的变化,左右旋转以带动步法进退。所以既要保持中正而不偏不倚,又要灵活旋转。一则忽隐,一则忽现。但不许前倾后仰。

下盘尾骨微向后翻的问题。陈鑫指出:"尾骨长强穴(尾骨下端)微向后翻。"这样的姿势可使小腹下边斜向里收。

一来气自然沉于丹田,二来大腿根的两条大筋放松,可加大躯干旋转的角度,以保持重心的下降与平衡。各式太极拳都以敛臀为规律,其实这是为了纠正突臀之病,但敛臀过大就会违背拳理。

所以陈鑫讲的长强穴微向后翻,是和其他太极拳的区别,而且也是陈式躯干方面要紧的关键。

陈式要求裆要开圆,忌人字裆,即尖裆。这种姿势仍然和长强穴的后翻有密切关系。

只要长强穴向后翻一点(只是一点,绝非突得),它的姿势恰如我们端坐的样子。裆部只要能够开得圆,也自然能塌的下,使重心降低,加强躯干的稳定。

人字裆两只脚再宽,而裆劲无法下塌,就如同两条腿的木架,从前后稍微一碰,就会倒的。 陈式上盘称为顶劲,中盘称为腰劲,下盘称为裆劲。顶要向上虚领,腰劲要中正旋转,不许前后摇摆,裆劲则要向下松塌。

陈式要求膝部随身体旋转一提一落,也是和裆部开,长强穴后翻有直接关系的。裆部的圆下与灵活变化有关;膝部的提、落则与运动中的稳度有在。

它的运动方法是凡身向左转,则左膝顺缠上提,右膝同时逆缠而下垂;如身向右转,则右腾顺缠上提,左膝逆缠下垂。

陈式太极拳的特点

一、动作缠绕,式式相连

就是运动如缠丝,在缠丝运动过程中不得断劲。断劲有了空隙,失机失势是病。因此,在运动中一式结束,要用折叠手法转换接下一式,使动作之间没有断续处。

二、刚柔相济,快慢相间

初学太极拳一定要求慢,动作慢了才有建立动力定型和纠正姿势的机会,才能检查出不顺随的地方。随着动作的熟练,可以加快速度。转关折叠处要慢,体现出似松非松、将展未展、留恋缱绻,过了转关处,就要加快速度,当运劲到落点时快。

初学太极拳要慢练,当到了一定境界之后,要做到快慢相间,并且要相辅而生。

快慢相间也是人的天然,既是保健的需要,也是技击不可少的。

1/1页
陈式太极拳练习陈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