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肝损伤 用按摩法预防肝损伤
肝损伤的病因
1. 病毒性肝炎
乙型与丙型病毒性肝炎是引起肝硬化常见的病因。
在我国,以慢性乙型肝炎常见。病毒的持续存在是肝损伤演变为肝硬化的主要原因,宿主的遗传背景和基因多态性可能也影响抗病毒的免疫反应、损伤和纤维化发生。
乙型和丙型肝炎的重叠感染常可加速肝硬化的发展。
2. 酒精性肝炎(ASH)
在欧美国家,由ASH引起的酒精性肝硬化约占全部肝硬化的50%~90%,在我国近年来也有上升趋势。每日摄入乙醇50 g且持续10年以上者8%~15%可导致肝硬化。
酒精还可加速乙型和丙型肝炎肝硬化的进展。ASH发病机制主要是酒精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肝脏产生的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伤,诱发肝脏糖、脂代谢紊乱,促进炎症免疫反应和纤维化发生。
3.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
通常是指与代谢综合征(包括腹型肥胖、脂肪肝、II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高血压等异常)有关的原发性NASH。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增加,NASH在东西方国家均有增加趋势。
大约1/3以上的NASH患者可能因持续性肝损伤而导致纤维化进展。各种原因引起的肝细胞脂肪变性,使肝脏对炎症反应和各种损伤因素的易感性增高,这是NASH发病的主要机制。
4. 毒素和药物
肝脏是药物清除、生物转化和分泌的主要场所。当药物代谢过程中毒性产物的产生速率超过安全排泄的速率时就会引起肝损伤。
目前已发现上千种药物可引起肝损伤,其中包括医学处方药及人们因治疗、营养等目的使用的非处方药物和中草药。
药物性肝损伤中绝大多数是特应性反应,难以预测,可能与环境和遗传易感因素有关。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甲基多巴、氟肽胺或反复接触某些化学毒物如磷、砷、四氯化碳等,均可引起中毒性肝炎,后者后演变为肝硬化。
5. 自身免疫性肝病(AILD)
AILD主要包括肝细胞受累的自身免疫性肝炎(AIH)以及胆管细胞受累的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PBC)和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PS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