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太极拳流派 和式太极拳

和式太极拳 简述和式太极拳中不贪不欠

和式太极拳是传统的太极拳流派之一,自流传下来也保留了很多传统和特点,下面小编就以其走架行功中的“不贪不欠”的要求和大家做介绍,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本文了解到相关的学习要点。

做到不贪不欠,对于太极推手也有着重要的作用,毕竟推手和走架是相互联系的。

不贪、不欠,这是赵堡人的口语说法,与《太极拳论》中说的“无过不及”是一致的,不贪就是不超过;不欠,就是不要不到。也就是无论如何转换,必须做到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外三合。不做到这外三合的就是贪或欠,就是过与不及,不贪不欠,适中才是。

赵堡秘传的《七疾》诀中说:“上法需要先上身,手脚齐到方为真”,这一语道破了和式太极拳推手和走架的真谛,研究和式太极拳推手的人必须从中去寻找奥秘。

想要找到奥秘,还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达到一定程度才可以。

人的身体是有重心,有中心线的,要使身体平衡,不失势,必须注意使自己重心所在的范围内移动,或上移、下移,或前移、后移,或左移、右移等。如果超出了一定范围,就叫“失重”,身体一“失重”,就给对方有可乘之机。

人的高、矮、大、小、胖、瘦不一样,重心难以说明在哪一点,只有自己在练习中体会才能掌握。而不贪不欠的原则是检验自己失不失衡的一个外形标准。

比如手超出脚尖以外,肘超出膝外,身就自然前移,重心就会随着前移。在运转接劲中,对方不用多大力就会把自己的身体引斜,重心就不稳,对方找到了发放的好机会。又如,自己的身、手已后收,而脚还在原来的位置不动,这就欠。

这样一来,会导致自己的重心不稳,自然容易被击倒。

贪与欠成了自己失败的条件,而给对方造成了胜利的条件。贪在这里是一个比喻词,贪心,想占人家便宜终吃亏的是自己,而欠了人的东西,终是要偿还的,两种结果都是使自己背,别人顺。

和式太极拳把不贪不欠作为一条推手的原则,是要求自己身体各部分的位置合理安排,适中对待。适中、合理,那么转换能自如,前进后退,左进右退,右进左退,全身一致。这就是给对方一种无隙可乘的外形形象,对方就不敢轻举妄动。

和式太极拳秘传的拳论中这方面的论述非常丰富。

《天远机论》中说:“手起脚要落,足落手要起”,“身要攻人,步要过人”。《高手武技论》中说:“夫拳勇气之势,固贵乎身灵也,尢贵乎手敏。盖身不灵,则无以为措手之地;而手不敏,盖身不灵,则无以为措手之地;而手不敏,亦无以为动身之处。惟身与手合,手与身应,夫而后虽不能为领兵排阵,亦可手奠敌矣。”

在《手法五要及步法》中说:“打法先上法,手足齐到方为真,身似游龙,似烈炮,遇好似火烧身。起无形,落无踪。手似毒箭,身如返弓,消息全凭后腿蹬。进退旋转要灵活,五行一动如雷声。风吹浮去散,雨打灰尘净,五行合一体,放胆即成功。”

以上拳论,就充分说明推手时必须做到身动手随,手进身进,周身合一,不贪不欠。与人推手,遇化发,浑身上下做到外三合,才能有回旋的余地,才能有所成。

外三合是外形上的要求,要做以外三合必须做到内三合。内三合是心与意合,气与力合,筋与骨合。内三合与外三合不能弧立看待,事物都是互相关联的,事物与事物之间呈各种各样的关系。

要做到外三合,必须明内三合。内三合做到了自然会带动外形,做到外三合。

如果心不知,意不明,手脚、肘膝、肩胯就不会按思想指挥去完成外三合。反过来,手脚、肘膝、肩胯不合,心与意,气与力,筋与骨也不可能做到相合。他们互为因果关系。

从某种程度上说内三合比外三合更难做到。外三合是外形,往往为人们上眼就看出,内三合含于内不显于外,往往不易觉察。

学者先求形似,后求神明,形神合一则浑身无间隙,遇敌制敌就会一动无有不动,一静无有不静,一开无不开,一合无不合,到这境界,推手技艺可臻成熟。

1/1页
太极拳视频和式太极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