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疾病 艾滋病

艾滋病症状

来源:疾病库

一、HIV感染的临床分期

临床上主要将其分为三期,分别是急性期、无症状期和艾滋病期。

1. 急性期

这种急性感染通常发生在初次接触HIV后2~4周左右。在此期间,HIV大量复制而CD4细胞急剧下降,使得大约50~70%的感染者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如发热、咽痛、头痛、皮疹、肌肉关节痛、淋巴结肿大等。多数症状轻微,持续1-3周可缓解。此外,HIV在进入体内5天左右即可于外周血中检测出病毒成分,如HIV-RNA和P24抗原,而抗体则在感染后数周才出现。

另外,约9%的病人可出现急性HIV脑膜炎,临床表现为发热、头痛、呕吐及脑膜刺激征,脑脊液检查中单核细胞增多、蛋白含量增高。

2. 无症状期

本期可由原发HIV感染或急性感染症状消失后延伸而来。临床上没有任何症状,但血清中能检出HIV以及HIV核心蛋白和包膜蛋白的抗体,具有传染性。此期的长短与感染病毒的数量、型别,感染途径,机体免疫状况等多种因素有关,每个个体的病程进展有所不同,其持续时间一般为6-8年。一般认为经血途径感染者此期较短(数个月至5年,平均2年),而性途径感染者较长(6~12年,平均8年)。

在无症状期,HIV在人体内一直维持着高度复制平衡状态,也就是病毒每天大量的产生,但同时也大量的被清除,不断的感染和杀伤T淋巴细胞,也不断的突变来逃避免疫系统的追击。结果在HIV感染者身上会整体表现出:

⑴T淋巴细胞逐渐缓慢下降,有报道平均每年的下降数目为40~60/mm3;

⑵血中病毒量基本维持此低水平不变,为相对动态稳定平衡状态,但这并不是一个绝对的静止的状态,而是HIV不断产生即不断被清除所得的动态平衡;这种快节奏高速率的动态过程,在大量的研究中已多次证实;

⑶遗传基因快速的突变,从发病机制的研究来看,这个阶段是一个缓慢的CD4细胞的缺陷期,这缓慢的免疫功能损伤使病人有着发生致命性感染的潜在风险。

3.艾滋病期

为感染HIV后的最终阶段。病人CD4+   T淋巴细胞计数明显下降,多<200/mm3,HIV血浆病毒载量明显升高。此期的主要临床表现为HIV相关症状、各种机会性感染及肿瘤。

在长时间的无症状期后,病人可以出现不明原因的发热、乏力、渐进性消瘦等和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癫痫、进行性痴呆、下肢瘫痪等,继而发生“机会性”感染,大多数表现为卡氏肺囊肿性肺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的感染,这是大多数AIDS病人死亡的直接原因。未经治疗者在进入此期后的平均生存期为12~18个月。

此期还可出现持续性全身性淋巴结肿大(PGL),其特点为①.除腹股沟以外有两个或两个以上部位的淋巴结肿大;②.淋巴结直径≥1cm,无压痛,无粘连;③持续时间3个月以上。

此外,大约有35%的AIDS或HIV-1感染者会出现卡波西氏肉瘤,它是一种紫色的斑块,可出现于全身皮肤,但常见于四肢,亦可出现于口腔粘膜内,皮损附近的淋巴结亦可累及,局部皮肤损伤可发展为不易愈合的溃疡或感染霉菌,偶尔这种斑块亦可出现于内脏并扩散开来,但卡波西氏肉瘤并不构成HIV-1感染的死因,这类病人最后的直接死因仍是感染。还有少数的HIV-1感染者表现为淋巴肉瘤、黑色素瘤等其他恶性肿瘤。

二、HIV感染的三种临床类型

(1)典型进展者

在感染早期,其免疫功能未受损害,但在8~10年内免疫能力逐渐下降,最后发展成为艾滋病。

(2)快速进展者

这个群体的CD4细胞计数在2~5年内迅速下降,抗HIV的抗体水平很低,而且该抗体中和HIV的能力也较差,也可能有增强抗体。快速进展者中最显著的特征是HIV感染后一直维持较高的病毒载量。

(3)长期存活者(又称长期不进展者)

这些感染者能维持健康状态达12年以上,目前最长已达17年,并且CD4细胞计数维持正常。此群体在所有感染者中的比例一般为8~10%,多为血友病患者、静脉吸毒者、异性接触者和新生儿。长期存活者常常具有如下特征:病毒载量低(血浆和PBMC)、HIV毒株是相对非致病性毒株、针对个体中现存HIV毒株的抗体不会加重感染、PBMC产生Ⅰ型细胞因子、CD8细胞抗病毒反应很强。

长期存活的相关因素包括

⑴感染了复制能力较弱的减毒株(nef缺失);

⑵CD8细胞抗病毒反应很强;

⑶产生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IL-12);

⑷可检测到自身毒株的中和抗体;

⑸人体强壮;

⑹缺失一个CCR5的等位基因,CD4细胞上CCR5受体的表达降低,影响NSI毒株的播散。

分享到

当季高发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