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时候立冬 这些食物立冬必备
寒冷天气使人对体内蛋氨酸的需求量增大。蛋氨酸可以通过转移作用,提供一系列适应寒冷所必需的甲基。因此,冬季应多摄取含蛋氨酸较多的食物。如芝麻、葵花子、乳制品、酵母、叶类蔬菜等。
立冬是什么意思
立冬,十月节。立字解见前。冬,终也,万物收藏也。
水始冰。水面初凝,未至于坚也。
地始冻。土气凝寒,未至于拆。
雉入大水为蜃。雉,野鸡;郑康成、《淮南子》、高诱俱注蜃为大蛤。《玉篇》亦曰:蜃,大蛤也。《墨子》又曰:蚌,一名蜃,蚌非蛤类乎?《礼记之注》曰蛟属,《埤雅》又以蚌、蜃各释,似非蛤类。然按《本草》车螯之条曰:车螯,是大蛤,一名蜃,能吐气为楼台,又尝闻海旁蜃气成楼垣。《章龟经》曰:蜃大者为车轮岛屿,月闲吐气成楼,与蛟龙同也。则知此为蛤,明矣。况《尔雅翼》引周礼诸家,辩蜃为蛤甚明。《礼记之注》以谓雉,由于蛇化之说,故以雉子为蜃,《埤雅》既曰似蛇而大,腹下尽逆鳞,知之悉矣,然复疑之:一曰状似螭龙,有耳,有角,则亦闻而识之,不若《本草》、《章龟经》为是,即一物耳。大水,淮也,晋语曰:雉入于淮为蜃。
立冬是传统上为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相当于视太阳在黄道上自黄经225°至240°的一段时间,约14.9天,每年11月7日(或8日)开始,至11月22日(或23日)结束。这时太阳直射点由 16°19′S移至 20°16′S。狭义上立冬的开始,视太阳在天球上经过黄经225°的时刻,即在11月7日(或8日)。
“立”是建立、开始的意思。但“冬”字就不那么简单了,完整地说,立冬是表示冬季开立冬节气,有秋收冬藏的含义有句谚语“立冬补冬,补嘴空”就是好的比喻。 始,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意思。
立冬习俗——吃饺子
古人有在立冬看气象、卜冷暖的说法,如“立冬晴,一冬凌(严寒意)”;“立冬阴(阴雨),一冬温(暖冬)”。从立冬起,“水始冰,地始冻”。而到了冬至,则阳生,即阳光直射位置向北部移动。老天津卫说:“冬至起,一天长一抄。”意为白天渐长。
在食俗方面,《天津卫志》和《天津县志》,对立冬没有说法;对冬至,则说是“食馄饨,绘消寒图”。而在民间,特别是河东水西“老天津卫”聚居地,立冬则有吃倭瓜饺子的风俗。
因我国以农立国,很重视二十四节气,“节”者,草木新的生长点也。秋收冬藏,这一天,改善一下生活,就选择了“好吃不过饺子”。我读书不多,是从农耕社会风俗理解这一点的。同时,古代认为瓜代表结实,所以《礼记》中有“食瓜亦祭先也”的说法。
冬至,中国古有“冬至节”的风俗。冬至也叫“过小年”,百官向皇帝朝贺,民间互相拜贺、宴请。普通百姓则食馄饨,象征咬破混沌天地,迎来新生。天津人则吃“冬至面”,谓面条长长,祝白昼一天天长了。
中国的节气是农耕风俗的载体,历史过去了,留下的是文化。节令风俗实际是农俗文化(食俗也是其中之一)。在现代生活中虽然已无实际意义,但增添了生活情趣。美国有的节日,就以南瓜或玉米为祝贺内容,游行于现代化的纽约街头。
结语:上文已经为大家介绍了立冬的时间,立冬是什么意思,在立冬的时候应该吃什么。大家现在也了解了立冬这个节气。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代人们智慧的结晶,它能明显的表示出季节的变化和交替,是我国伟大的文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