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生十八式 紫砂壶之曼生十八式的鉴赏
曼生十八式之石瓢提梁壶
壶身铭文: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 曼铭
煮白石,田藝蘅《煮泉小品》:「緒談」:「擇水中潔淨白石,帶泉煮之,尤妙尤妙」。
綠雲,宋吳淑《茶賦》:「其功若神,則有渠經薄片,西山白露,雲垂綠腳,香浮碧乳」。故茶可稱綠雲。
瓢,陸羽《茶經》引晉舍人杜毓《荈賦》:「酌之以匏」,匏,瓢也。口闊,頸薄,柄短。
桐君,宋吳淑《茶賦》:「烹茲苦茶,桐君之錄尤重」。桐君,黃帝時人,嘗採藥求道,止於浙江桐廬縣東山,隈桐樹下,因名。識草木金石性味,定三品藥物,以為君臣佐使。撰《藥性》及《採草錄》。
白石者,乃白石茶也。据《云林遗事》记载:“倪元镇素好饮茶,在惠山中,用核桃,松子肉何真粉成小块如石状,置于茶中饮之,名曰清泉白石茶。”
绿云者:以清泉煎煮白石茶,那茶汤清澈明亮,白花浮在碗面,热气袅袅而上,犹如流起的绿云也。
桐君,相传黄帝时人,尝采药求道,行医济世,在浙江桐庐县,东山湾大桐树下,结庐栖身,有问姓名者,但指桐下茅庐以示,时人尊称为桐君,
品饮清泉白石茶,何以定要相邀桐君一起品饮呢?原来此君虽识草木金石性味,并撰有记录茶事的《桐君录》但正如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西山兰若试茶歌》中所云:“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录哪知味”。传说中神龙氏尝百草以茶解毒,但没有煎饮过,桐君记录茶事,却没有品过茶的滋味,现在要品饮倪瓒创制的这种“白石茶”并得其真趣,自然要邀请这位“有录哪知味”的桐君了。
石瓢提梁典故
曼生自幼受茶道熏陶,对中国茶的研究颇有造诣。一日兴起,翻读《桐君灵》,以究茶汤之药效,恰有好友诗人钱菽美到访,曼生以新制石瓢壶煮白石以待之。好友随口曰:石瓢乃曼公为钟爱之壶型,何不置提梁于此壶,以观其效?曼生心动,并致谢好友曰:一语惊醒梦中人,吾又得一新壶矣!遂依石瓢壶绘之,去壶柄,设提梁,几易其稿,得提梁石瓢壶。而其间经历了阅《桐君灵》,好友到访煮白石茶以待,曼生不禁灵感乍现,妙笔生花,为壶题铭“煮白石,泛绿云,一瓢细酌邀桐君。”而石瓢提梁也成为曼生十八式中唯一有所重复的造型,可见曼生爱石瓢之深。故两款石瓢均成传世紫砂之唯美经典。
此壶意境深远,融通古今,寓意壶主人热情好客,以致高朋满座,尤以壶身铭文具文化气息,耐人寻味。其造型风格可谓缜密,意象欲生,造化已奇。皆因其匠心高妙,所以真现密隐,所谓天衣无缝,一片化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