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棋知识 谈围棋教学与学生潜能素质的开发
围棋是非常古老的一种棋类游戏,在很早之前的古代就已经开始盛行的。而在现在学习围棋的人也是非常之多的,特别是孩子。今天小编要为大家介绍的则是围棋知识中的围棋教学与学生潜能素质的开发以及学习围棋的好处。
围棋知识:谈围棋教学与学生潜能素质的开发
围棋的知识是非常之多的,而在围棋与我们的学生潜能素质的开发又有什么官洗呢?下面喜爱哦吧就为就大家详细的介绍下吧!
素质教育是要充分发挥每个人潜能的教育。人的潜能素质,一是指人体内蕴藏有亿万年生命演化形成的极为丰富的肉体和精神力量,二是指人类千万年的社会实践和文化成果在人的身心结构的历史沉淀和晶化,马克思称之为“人自身自然中沉睡的潜能”。
围棋是我们中华民族引以自豪的文化遗产之一,已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近几年来,诸暨市围棋学校在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传授围棋知识,普及围棋运动的同时,还就“围棋教学与学生潜能素质开发的关系”这一实验课题进行实践、探索和研究,对围棋教学在素质教育中功能有了新的认识。
一、围棋教学与智力潜能的开发
智力,是指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思维、想象、记忆等。而围棋,正好在这几个层面满足我们对学生进行智力潜能开发的需要。围棋具有深刻、丰富的内涵,和哲学、逻辑学、数学、社会科学、军事科学、心理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列宁有一个的论断:“棋是智力的体操。”前苏联教学家苏霍姆林斯基甚至认为:“不下棋就不可能充分增强智能和记忆力,下棋应当作为智能修养的科目之一列入小学教学大纲。”
(一)通过学棋,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是人的高级认知活动,是智力活动中心。小学生的思维,往往是浅性的、单一的、以我为是的“我向思维”,表现为“我觉得怎样是怎样”,而很少从对方的立场、角度去思考。无疑,这种思维有很大的缺陷。而下棋,则是斗志斗勇,是“勾心斗角”的多角度、发散性思维,每一步棋,自己有几种选择,哪种好?对方有几种应法,可能是哪一种?如何提高自己的子效,促使对方的无效?对方的意图是什么,是假装中计,还是针锋相对?
这里有一个思维过程,即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形象思维,这样思考下去,几乎每一着子都有十几种、几十种的下法。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指出,棋局的总数在3361之后才有可能出现相同的棋局,无怪乎围棋巨匠吴清源、藤泽秀行感慨自己下了一辈子围棋,连边也没挨上。
所以,尽管棋手水平有高低之分,但只要下棋,他们的思维就具有多样性、活跃性、灵敏性的特点,大脑始终处于想象、演绎、推理、筛选的兴奋之中。“多想出智慧”,恩格斯把“思维着的精神”称作“地球上美的花朵”,经常下棋,可以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爱动脑、善于动脑的良好习惯。
特别是当学生的围棋文化积淀到一定量时,比赛中,思维深处灵光一闪,妙着迭出,仿佛神来之笔,令人赏心悦目,这就是钱学森所说的“灵感思维”。这种逻辑性、发散性思维,对学生认识人生、社会、人的复杂性十分有效。而且实践表明,学生们往往能将这种发散性思维运用到学习上,能多角度的答解作业,回答老师的问题,多角度地构思作文,一改作业“千人一面”的沉闷呆板。
(二)通过学棋,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想象是人们学习过程中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心理因素,是培养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环节。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象力是科学研究中的实在因素。”
围棋的每一局都是新的,许多选点都具有不唯一性、不确定性、不可测性,一方棋枰其实就是黑白两色组成的浩渺无际的宇宙空间,任学生的想象力尽性驰骋。布局伊始,头脑中就出现一幅自己设计构画的蓝图,随着棋局的进程,学生必须不断地根据棋局的形势调整行棋的思路、方针,调整构图。
从一着子考虑到整个棋局,征子、弃子、打劫、死子活用、落子的先后、子效的大小等等,根据学生自己的理解、判断、分析、想象,使空虚的棋盘在大脑中充盈起来,使具体的棋盘在大脑中抽象起来,看见“没有”的东西,不断地创造出新的形象,使学生的想象力丰富起来,开阔起来,有效地弥补因为年龄结构、知识层面、生活经验造成的不足,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让他们主动地发展。
二、围棋教学与学生心理潜能素质的开发
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就是力图使学生能自知、自信、自控、自律、自强,情绪稳定,承受力强,意志坚定等。而围棋教学对这几方面的培养有其独到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