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运动 武术

中国武术 功夫明星眼中的武术什么样

每当看到电影或者电视荧幕上的那些武打戏的时候,你是不是被其中演员们表现出来的卓越的风姿,以及潇洒的武学招式等等,深深的吸引住呢,常常在脑海中幻想着有朝一日,自己也能潇洒万分的身披战衣,一路走江湖,所向披靡呢。

下面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了一些武术明星们眼中的武术,武术对于他们的意义,以及一些深刻的含义,我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感悟的,下面就赶紧来看一下吧,这些功夫巨星眼中的武术和你眼中的又有着什么样的区别呢。

李小龙谈教你如何选择武术指导

生前李小龙讲到,怎样判断一个武术指导的好坏呢?或者换句话说,是怎样判断一种方法或者一种套路的好坏?李小龙认为,在接受武术指导的授课之前,弄清楚他的教授方法是怎么样的,并请求他演示一下一些技巧是怎么运用的,运用常识来判断他适不适合教你。如果他能说服你,那当然就可以继续下去。

毕竟,一个人不能马上学会他出击的速度和力量,但可以评价他的技巧。因此,需要考虑的是这套方法的合理性,而不是指导老师。武术指导仅仅是指一下路,让他的学员意识到,自己才是能给这套方法真实感觉和真实表达的人。

这套方法不能是机械的,不能是复杂的,而应是简简单单的,没有任何“神奇威力”。努力学习后,他就会发现,武术其实根本没有什么绝对的方法可言。所谓方法,只是为了提醒他。招式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奇威力,也没有什么特殊怪招,他们仅仅是用简单的形式,来表达深奥的常识和道理。因此,不要去钦佩武术指导的一些特别的本领,比如,空手破砖,胸口碎大石,铁臂功夫,行走如飞等。记住,你不可能学会他的能力,但是你能学会他的技巧。在所有本领中,重要的是技术。

肉掌破砖跟打人是两码事。不管打在哪里,砖都不会让,但人会闪、躲等等,因此也就分散了攻击的力量。如果一个人不能学会他的武术指导所教授的致命一击的技术,那又有什么用呢?砖和石头不会移动,也不会反击,因此,就像前面提到的,需要考虑的是这套方法,它不能是机械的、复杂的、花哨的,而应是简单的、实效的。

如果有所谓的“大师”不愿向你展示他的招式呢?玄而又玄的神秘东西永远是“棒”的,15级别的红带选手或超级专家以及“大师”都明白:保留一层神秘的面纱。有一句中国的老话说的很贴切:“沉默是无知者好的掩饰和保护伞。”

于海谈传统武术要借助科学力量

于海老师讲到,武术要从娃娃抓起:“只有进了校园,我们的武术运动才有希望。我们说武术进校园,那不能只是说说而已。要用现代的科学训练体系来衡量,比如小学一年级学生练习什么拳法,练这种拳法孩子的心率指数、血液指数都是多少?对孩子的身体健康的好处?都要有科学依据。

世界各地许多国家都是这样推广体育运动的。”因此在于海老师看来,推广武术运动进校园是功德无量的大事,“武术能修身养性,培养人的拼搏精神,吃苦精神,锻炼人的意志力。”在于海老师看来,现在的孩子普遍意志力薄弱,经受不起挫折,而孩子恰恰是社会的未来和希望。

于承惠谈武德与心态

在2011年拍摄《穆桂英》期间,于老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一个人大的成功不在于武术上的高低,而在于以武德服人,赢要赢的不张扬,输要输的坦荡。这其中更重要的在于心,做任何事,心态是重要的。”于承惠坦言,习武或在剧中习武,都能让他在武术中不断修身养性。唯有正义,和平和人道才是武学宗旨。

金庸用笔描述了古代武侠的博大精深,而一代武学宗师于承惠则用剑证明了今天也有武侠。他被称为“武魂”的化身,19岁离开家乡青岛到了山东武术队,24岁时因腿伤离队,去工厂,一干就是十几年。后来去宁夏当教练,再后来凭借精湛的武艺走上武术影视道路,于承惠一生都把自己融入到武术中,悟出了人生的真理。他起步于武术,走进武术,又从武术中走出来,不断地战胜自我,实现突破。

成龙谈功夫电影的影响

多年前,成龙大哥在一次电影节论坛环节中,谈到了功夫电影的影响。他讲到:“我六岁半就可以说拍电影,我们所谓的旧功夫时代就是黄飞鸿把我们的功夫一下一下打出来,打得很慢的那种,四个人在打架,后面两个人在等,到了王羽的时代,一转身四、五十个人都全都死掉,再到李小龙的时代,真正是让我们感觉到我们的功夫片给拍出来的那种震撼力,而且影响到我那个时候再回到功夫馆去学功夫,到了后面我自己的时代,把功夫片音乐化,让人看功夫片以后不会很震撼,很残暴就会看得很开心的一种功夫片。

1/3页
中国武术武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