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盆子
单叶,近圆形,直径4-9厘米,两面仅沿叶脉有柔毛或几无毛,基部心形,边缘掌状5深裂,稀3或7裂,裂片椭圆形或菱状卵形。
顶端渐尖,基部狭缩,顶生裂片与侧生裂片近等长或稍长,具重锯齿,有掌状5脉;叶柄长2-4厘米,微具柔毛或无毛,疏生小皮刺;托叶线状披针形。
单花腋生,直径2.5-4厘米;花梗长2-3.5(4)厘米,无毛;萼筒毛较稀或近无毛;萼片卵形或卵状长圆形,顶端具凸尖头,外面密被短柔毛;
花瓣椭圆形或卵状长圆形,白色,顶端圆钝,长1-1.5厘米,宽0.7-1.2厘米;雄蕊多数,花丝宽扁;雌蕊多数,具柔毛。
果实近球形,红色,直径1.5-2厘米,密被灰白色柔毛;核有皱纹。花期3-4月,果期5-6月。
产于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广西。生于低海拔至中海拔地区,在山坡、路边阳处或阴处灌木丛中常见。
药材性状:为聚合果,由多数小核果聚合而成,呈圆锥形或扁圆锥形,高0.6~1.3cm,直径0.5~1.2cm。
表面黄绿色或淡棕色,顶端钝圆,基部中心凹入。宿萼棕褐色,下有果梗痕。
小果易剥落,每个小果呈半月形,背面密被灰白色茸毛,两侧有明显的网纹,腹部有突起的棱线。
体轻,质硬。气微,味微酸涩。
1、《本草通玄》:“覆盆子,甘平入肾,起阳治痿,固精摄溺,强肾而无燥热之偏,固精而无疑涩之害,金玉之品也。”
2、《本草正义》:“覆盆子为滋养真阴之药,味带微酸,能收摄耗散之阴气而生精液,故寇宗奭谓益肾缩小便,服之当覆其溺器,语虽附会,尚为有理。
《本经》主安五脏,脏者阴也。凡子皆坚实,多能补中,况有酸收之力,自能补五脏之阴而益精气。凡子皆重,多能益肾,而此又专入肾阴,能坚肾气,强志倍力有子,皆补益肾阴之效也。
《别录》益气轻身,令发不白,仍即《本经》之意。惟此专养阴,非以助阳,《本经》、《别录》并未言温。
其以为微温微热者,皆后人臆测之辞,一似凡补肾者皆属温药,不知肾阴肾阳,药物各有专主,滋养真阴者,必非温药。”
一、采集
立夏后,果实已饱满而尚呈绿色时采摘,除净梗叶,用沸水浸1~2分钟后,置烈日下晒干。
二、药材
该品为干燥聚合果,为多数小果集合而成,全体呈圆锥形、扁圆形或球形,直径4~9毫米,高5~12毫米。
表面灰绿色带灰白色毛茸。上部钝圆,底部扁平,有棕褐色的总苞,5裂,总苞上生有棕色毛,下面常带果柄,脆而易脱落。
小果易剥落,每个小果具三棱,呈半月形,背部密生灰白色毛茸,两侧有明显的网状纹,内含棕色种子1枚。
气清香,味甘微酸。以个大、饱满、粒整、结实、色灰绿、无叶梗者为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