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保健 疾病预防

肠套叠的症状 肠套叠的治疗和预防

④结肠型,结肠套入结肠。

⑤空肠胃套叠,是一种逆行性套叠,指胃手术后发生的空肠逆行套入胃腔内。

上述类型中,回盲型肠套叠发病率高,据统计成人可达60%,小儿高达90%以上。

肠套叠的病理变化

①肠梗阻

肠套叠的基本病理改变是肠管的梗阻。肠套叠初期,肠管中央通道仍然存在,成人由于肠腔较大很少引起完全性肠梗阻。

而婴儿肠套叠发生24h后则可出现完全性肠梗阻,易致脱水、电解质失衡、感染、中毒、休克及肠穿孔、腹膜炎等。

②肠壁坏死

肠套叠的套入部进入鞘部后,肠系膜同时被牵入,肠系膜血管受压。如果未能早期复位,肠管可能发生坏死,其严重程度与肠壁血供受阻时间呈正相关。

按其血液循环障碍的性质,可分为静脉性坏死和动脉性坏死。

A.静脉性坏死

主要发生在套入部。系膜血管受压迫,首先导致静脉回流受阻,肠管发生淤血、水肿和渗出,肠壁增厚、色泽变紫。

随着静脉压增高,进而影响动脉血供或发生血管栓塞,血运停止,造成套入部完全坏死,亦谓之淤血性坏死(黑色坏死)。

B.动脉性坏死

较少见。因鞘部及颈部长时间持续性痉挛,鞘部内容物不断水肿、渗出、增厚,致使鞘部肠壁高度扩张,末梢动脉的血运发生障碍,肠壁出现条纹状或斑点状灰白色缺血区,极易穿破,又称为缺血性坏死(白色坏死)。

临床上必须密切注意鞘部灶性动脉性坏死,灌肠复位时极易穿孔,手术复位时也常因肠管颜色和蠕动似已恢复正常而忽略小灶状白色坏死致术后发生穿孔。

3/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