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保健 疾病预防

乳腺肿瘤怎么治 教你正确认识乳腺肿瘤

Hensel博士认为,高强度化疗将来可能用于P53和Her2/neu过表达的乳腺癌患者,而其他乳腺癌患者则可能需要采用其他治疗方案如:抗体治疗、肿瘤疫苗和细胞治疗。

乳腺肿瘤的中医看法

关于乳房疾病,早在汉代就有记载,如《中藏经》中的“乳癖”,宋《妇人大全良方》中的“乳岩”,明《外科理例》中的“乳痨”《疮疡经验全书》中的“乳疬”等。

肿瘤性乳房疾病,一般都是因忧思郁怒,肝脾受损,气滞痰凝而成“乳中结核”。

乳痨

相当于西医的乳房结核,是乳房部的结核性疾病。因其病变后期常有虚痨表现,故名乳痨。溃后脓液稀薄如痰,所以又名乳痰。

特点是病程进展缓慢,初起乳房内有一个或数个结块如梅李,边界不清,皮肉相连。本病临床少见,约占所有乳房疾病的1%。多发于20~40岁的已婚、生育妇女。

本病名早见于《外科理例》,《外科大成》论症更为详细,《医宗金鉴》还指出:“形势虽小,不可轻忽,若耽延日久不消,轻成乳痨,重成乳岩。”

中医认为多因体质素虚,肺肾阴亏,阴虚则火旺,火灼津为痰,痰火凝结成核;或肝郁化火,耗损阴液,痰凝气郁所致。

乳癖

乳房部位出现形状大小不一的硬结肿快,称为乳癖。相当与现代医学的乳房纤维瘤。本病是乳房部常见的肿瘤性疾病。

特点是:乳中结核,形如鸡卵,表面光滑,推之移动,一般多为单发。好发于20~25岁的青年妇女,其发病率约占乳房肿快的10%。

本病名称早见于汉《中藏经》。清《疡科心得集》对该病的症状描述较为具体。《外科真诠》指出有岩变可能,谓:“宜节饮食,息恼怒,庶免乳岩之变”。实为经验之谈。

中医认为多因情志内伤,肝郁痰凝,痰瘀互结乳房所致。如《疡医大全·乳痞门主论》说:“乳癖多由思虑伤脾,怒恼伤肝,郁结而成也”。或因冲任失调,气滞痰凝所致。

乳腺增生病

这是乳房部一种非炎症性疾病。

特点是乳房肿块,经前肿痛加重,经后减轻。好发于30~40岁妇女,是较为常见的疾病。

本病是现代医学病名,属于祖国医学的“乳癖”范围。为了不与现代医学的乳腺纤维瘤相混,故把它分开论述。

12/15页
乳腺肿瘤乳腺肿瘤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