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是什么 佝偻病病因和治疗方法
3、胸部
婴儿期可出现肋软骨区膨大,以5~8肋软骨部位为主,呈圆而大的球状形,称为“串珠”;如“串珠”向胸内扩大,可使肺脏受压,肋骨软化后,因受膈肌附着点长期牵引引起,造成肋缘上部内陷,肋缘外翻,形成沟状,称为肋软沟;于第6~8肋骨与胸骨柄相连处内陷时,可使胸骨前凸,称为鸡胸。
这些体征并存并加重时,可造成胸廓畸形,再加上腹部肌肉松弛膨隆,外观呈现小提琴样胸腹休征,这种畸形要影响心肺功能,有的佝偻病儿,锁骨弯曲度变大,长径变短,使两肩前拢,影响胸展,由剑突为中心内陷的漏斗胸亦可见到,应与家族性漏斗胸相区别,一些年长儿胸骨柄呈浅构形,这是佝偻病后遗症体征之一。
4、四肢
7~8个月以后的佝偻病儿,四肢各骺部均显膨大,尤以腕关节的尺,桡骨远端常可见圆而钝和肥厚的球体,称为佝偻病“手镯”。学走步前后,由于骨质软化,因躯体的重力和张力所致,可出现“O”型腿,“O”型腿弯曲部位可在小腿小1/3或小腿中部、膝关节部、股骨,甚致股骨颈部弯曲,则恢复较难,会走前出现“O”型腿应与生理弯曲相区别,会走后下肢往往呈“x”型腿改变。
重症下肢骨畸变时,常可引起步态不稳,这是因为走路时两肢距离过宽,不能内收靠拢,为保持躯身体重心平衡,故行路时左右摇摆呈“鸭步”态,凡影响股骨颈角度变小和以膝关节为主的外翻者,自然恢复较难。
严重的佝偻病儿,偶受外伤,即易发生病理性骨折,且常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
5、骨盆
严重病便,骨盆亦可变形,前后径往往缩短,日后将成为女性难产的因素之一。
佝偻病患儿饮食三不宜
佝偻病俗称“小儿软骨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D所致的婴幼儿常见病,故又称“维生素D缺乏症”,属于中医“五软”、“五迟”、“鸡胸”、“龟背”等范畴。佝偻病患儿饮食有三不宜:
第一,不宜乳食单调。因乳类(牛奶等)和淀粉类食物中维生素D的含量很少,远不能满足小儿日常生长发育的需要。长期单纯乳类或淀粉类食物喂养,就可导致或加重本病。
第二,不宜过食谷类食物,如大米、小米、高粱、小麦、玉米等。谷类食物含维生素D和钙、磷不足,长期食用这类食物会使本病加重。
第三,不宜长期大量服用维生素制剂。有些家长认为维生D是营养品,吃得越多越好。于是就让小儿常服维生素D制剂,结果导致维生素D中毒,出现厌食、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烦躁、喜饮、尿频和夜尿多等症状。
佝偻病患儿宜吃莲子、山药、山萸肉、枸杞子、核桃仁、骨头汤、骨髓、田螺、莲子、鸡蛋、鱼、虾、紫菜等,同时应多在室外活动,增加日照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