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保健 疾病预防

上消化道出血 如何预防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导致急性周围循环衰竭。失血量达大,出血不止或治疗不及时可引起机体的组织血液灌注减少和细胞缺氧。

进而可因缺氧、代谢性酸中毒和代谢产物的蓄积,造成周围血管扩张,毛细血管广泛受损,以致大量体液淤滞于腹腔骨脏与周围组织,使有效血容量锐减,严重地影响心、脑、肾的血液供应,终于形成不可逆转的休克,导致死亡。

在出血周围循环衰竭发展过程中,临床上可出现头昏、心悸、恶心、口渴、黑朦或晕厥;皮肤由于血管收缩和血液灌注不足而呈灰白、湿冷;按压甲床后呈现苍白,且经久不见恢复。

静脉充盈差,体表静脉往往瘪陷。病人感到疲乏无力,进一步可出现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甚至反应迟钝、意识模糊。

老年人器官储备功能低下,加之老年人常有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等老年基础病,虽出血量不大,也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增加了死亡危险因素。

1.呕血和(或)黑便

是上消化道出血的特征性表现。出血部位在幽门以上者常有呕血和黑便,在幽门以下者可仅表现为黑便。

但是出血量少而速度慢的幽门以上病变可仅见黑便,而出血量大、速度快的幽门以下的病变可因血液反流入胃,引起呕血。

2.失血性周围循环衰竭

出血量400ml以内可无症状,出血量中等可引起贫血或进行性贫血、头晕、软弱无力,突然起立可产生晕厥、口渴、肢体冷感及血压偏低等。

大量出血达全身血量30%~50%即可产生休克,表现为烦躁不安或神志不清、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口唇发绀、呼吸困难、血压下降至测不到、脉压差缩小及脉搏快而弱等,若处理不当,可导致死亡。

3.贫血和血象变化

急性大出血后均有失血性贫血,出血早期,血红蛋白浓度、红细胞计数及红细胞压积可无明显变化,一般需要经3~4小时以上才出现贫血。

上消化道大出血2~5小时,白细胞计数可明显升高,止血后2~3天才恢复正常。但肝硬化和脾亢者,则白细胞计数可不增高。

4.发热

中度或大量出血病例,于24小时内发热,多在38.5度以下,持续数日至一周不等。

3/16页
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