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生活保健 疾病预防

唾液腺囊肿 引起唾液腺囊肿的病因

什么是唾液腺囊肿呢,在我们生活中想必大家对于唾液腺囊肿都是有一定的了解的吧,那么大家知道唾液腺囊肿会疼吗,唾液腺囊肿手术是怎么样的呢,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唾液腺黏液囊肿腮腺囊肿、颌下腺囊肿、舌下腺囊肿和粘液腺囊肿,后两者。唾液腺黏液囊肿是一种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发生在腹侧舌尖和下唇,外科治疗常用的治疗方法。

病因病理

唾液腺黏液囊肿有腮腺囊肿、下颌下腺囊肿、舌下腺囊肿及黏液腺囊肿,后两者多见。根据其病因及病理表现不同,黏液腺囊肿可分为外渗性黏液囊肿及潴留性黏液囊肿。

1、外渗性黏液囊肿

组织学表现为黏液性肉芽肿或充满黏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

占黏液囊肿的80%以上,组织学表现为黏液性肉芽肿或充满黏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许多研究表明,外渗性黏液囊肿的发生系导管破裂、渗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所致。

2、潴留性黏液囊肿

不太常见的外渗性黏液囊肿。组织学表现为三个特点:上皮衬里,粘液团和结缔组织膜的保留。保留囊肿病因阻塞导管系统的一部分,由一个小的涎石引起的,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变形的原因。

外渗性黏液囊肿

占黏液囊肿的80%以上,组织学表现为黏液性肉芽肿或充满黏液的假囊,无上皮衬里。许多研究表明,外渗性黏液囊肿的发生系导管破裂、渗液外漏入组织间隙所致。

潴留性黏液囊肿

远不如外渗性黏液囊肿常见。组织学表现有三个特点:有上皮衬里、潴留的黏液团块及结缔组织被膜。潴留性黏液囊肿的发病原因主要是导管系统的部分阻塞,可由微小涎石、分泌物浓缩或导管系统弯曲等原因所致。

临床表现

唾液腺黏液囊肿是常见的小唾液腺瘤样病变,好发于下唇及舌尖腹侧,这是因为舌体运动常受下前牙摩擦以及自觉或不自觉地咬下唇动作使黏膜下腺体受伤。囊肿位于黏膜下,表面仅覆盖一薄层黏膜,故呈半透明、浅蓝色的小疱,状似水疱。

大多数大豆樱桃大小,质地柔软,弹性。很容易被咬和囊肿破裂,出了蛋清和透明粘稠液体,囊肿消失了。愈合后破裂,并充满粘液,囊肿再次形成。没有任何临床囊肿多次损坏的特点,而呈现出的白色疤痕突起粗大,囊肿透明度降低。

疾病治疗

可在抽尽囊液后,向囊腔内注入2%碘酊0.2~0.5ml,停留2~3分钟,在将碘酊抽出。目的是破坏上皮细胞,使其失去分泌功能而不再形成囊肿。也可注射20%氯化钠。但常用的治疗方法仍为手术切除。

手术方法

局部浸润麻醉下,纵向切开黏膜。在黏膜下,囊壁外面钝、锐性分离囊壁,取出囊肿。周围腺组织应尽量减少损伤,和囊肿相连的腺体应与囊肿一并切除,以防复发。

反复损伤的黏液囊肿可形成瘢痕与囊壁粘连,不易分离。此类病例可在囊肿两侧作梭形切口,将瘢痕、囊肿及其邻近组织一并切除,直接缝合创口。

对于切除术后多次复发者,可在切除囊肿后,将手术创面用CO2激光处理,创面不缝合,令其上皮化后自然愈合。

唾液腺囊肿和肿瘤

囊肿由唾液腺管阻塞引起。粘液腺囊肿位于粘膜下,为小唾液腺被阻引起,可手术摘除。舌下腺囊肿为某个导管阻塞(舌下腺有多个导管)或导管损伤破裂,分泌液外渗而形成,其外形与青蛙鸣叫时鼓起的咽囊相似,故俗称“蛤蟆肿”。

病理研究证明,舌下腺囊肿的囊壁为纤维组织或肉芽组织,偶有上皮,单纯切除囊肿,不能准确切除舌下腺阻塞及外渗部分,难免复发,故手术时应切除囊肿及相连的舌下腺。

唾液腺肿瘤在口腔颌面部的肿瘤中发病率较高,其中,腮腺的肿瘤发生率高。唾液腺肿瘤有良性、低度恶性及恶性之分,混合瘤(又名多形腺瘤)常见,虽属良性,但也可以恶变。

良性肿瘤为生长缓慢的无痛性肿块,有活动,无粘连,无功能障碍;恶性肿瘤多有疼痛表现,生长较快,呈浸润性生长,与周围组织有粘连,甚至浸润神经组织而导致面瘫、舌肌瘫痪;某些低度恶性肿瘤早期可以似良性肿瘤,但病程较长。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