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壶名家 多位紫砂大师的紫砂缘
仁宗嘉庆六年(1801)拨貢,官淮安同知。后官溧阳县时,“闻宜兴杨二泉之名,致之,曼生自出新意,造仿古式,镌书画其上,号曼生壶,皆彭年作也”[光绪八年《宜兴荆溪县新志》卷八]。他曾设计有紫砂壶样十八式,由制陶家杨彭年为之制茶具,经其刻诗词书画或壶身镌刻“阿曼陀室”铭文,风行一时,有“曼生壶”之称,得者珍视如璧。亦擅竹刻,曾谓“凡诗文书画,不必十分到家,乃见天趣”。故其书又称“八分书”。
陈曼生的这一另辟蹊径,特别是与杨彭年、杨凤年兄妹合作制作了大量的紫砂壶,也就是的“曼生壶”,他也成为“西泠八家”中受关注的人物,其“阿曼陀室”也就成了陈曼生留与后人的标志性的文化标识。
陈曼生以“阿曼陀室”的壶底印款,推动了清中期紫砂历史的更新与发展。他不光自己设计、监制,还亲自制作、篆刻了一些精彩的壶艺精品。不仅让他操练有数的金石书法大放异彩,也圆了文人亲自手制紫砂壶之梦。在短短的几年里,他写下大量的壶铭,不仅文切意远、简约生动,还具有切茶、切水、切壶等特点。曼生于阿曼陀室居中书一大副对联“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生动形象地描绘了他品茶时心旷神怡之景。
陈曼生笃信佛教,其“阿曼陀室”本是理佛之所,在与好友和合作者杨二泉赏壶之余,一时兴起,听二泉之言,将此室名为阿曼陀室,取曼公与佛语阿弥陀佛结合之意,曼生亦觉甚妙,从此陈曼生就成为了阿曼陀室的主人。陈曼生不爱金银而痴迷紫砂,说到底不仅仅是在壶中寻求某种精神与情感寄托,而是释放自己的才情与感悟。才能得以使曼生壶充满了情感与灵气,一把小小的壶里,融会了儒、道、佛家思想的精华,融进了陈曼生一生的情感与文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