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七老 宜兴紫砂壶史上的7大老艺人
崭露头角后的裴石民,开始有机会和一些名人雅士交流切磋,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到一些精彩的历史作品,而让裴石民痴迷的依然是陈鸣远的像生类作品。此后裴石民仿制陈鸣远形态各异的古壶、古尊、古鼎、古瓶、古盆,或仿像生类瓜果菜蔬,均能细腻逼真、惟妙惟肖,技艺之精湛在上世纪20至30年代达到高峰期,闻名行业内外,影响也已经远远超过了师傅江案卿以及陈光明等紫砂名手,在紫砂界赢得了“鸣远第二”的美誉。
1923年,裴石民为宜兴名士储南强收藏的“供春壶”配盖,并由同为宜兴名士的潘稚亮镌铭题记。题记为“作壶者,供春。误为瓜者,黄玉麟。五百年后黄宾虹识为瘿,英人以二万金易之未能。重为制盖者石民,题记者稚君”。1924年,裴石民又为储南强收藏的“圣思桃杯”配制托盘成功。这两件作品在紫砂史上都有比较重要的历史意义。
上世纪40年代抗日战争时期,百业萧条,裴石民在这个阶段干脆闭门简出,潜心创作。很多代表他艺术风格和艺术高度的经典作品都出自这个阶段,如“松段壶”、“南瓜壶”、“荷叶壶”等,以及“田螺水盂”系列、“螃蟹荷叶盘”、“十件果品”系列等像生类紫砂文玩作品。这个时期也无生意可言,裴石民以平淡的心境自创自乐,作品求新、求变、求精、求妙,反而在这个阶段技艺功力日臻精绝。
新中国成立后,在政府的关心重视下,裴石民、朱可心等一批紫砂名手积极出来参与紫砂行业恢复生产。1955年春,裴石民参加了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专门负责从事各类紫砂器的设计工作,并由江苏省人民政府任命为紫砂工艺技术辅导员,成为的“紫砂七大艺人”之一。在这个时期,裴石民艺术造诣真正进入了他的鼎盛时期,“五蝠蟠桃壶”、“牛盖莲子壶”、“三足鼎壶”、“串顶秦钟壶”等传世经典名作都是在这个阶段相继问世。
裴石民从艺一生,从上世纪20年代起以“鸣远第二”享有盛名,而后数十年的艺术创作中师古不泥,求新求精,给紫砂后人以启迪。作为“紫砂七大艺人”之一,他为紫砂艺术的传承和新中国的紫砂行业复兴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