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砂 大师作品

清代紫砂壶名家 清代紫砂壶大师及其作品

三.松梅画与松梅壶

陈鸿寿自小聪颖,加上与曼云相处日久,琴棋书画,篆刻印章,无一不精,擅长古文辞,精于雕琢,以书法篆刻成名,其文学、书画、篆刻样样精通,才气过人。成为杭州西冷印社八大才子之一,也颇具文人的多愁与敏感,其“桑连理馆”的来历,就是因为他在厅室西侧发现了一株连理桑树,鸿寿自认是喻自已和曼云俩人,在天愿为比翼鸟,在地应是连理枝,故将书斋名为桑连理馆,由此鸿寿之风情可见一斑。

其实桑连理之名,只是他情系曼云,心有所思,心有所期而已.

陈鸿寿自小聪颖,加上与曼云相处日久,琴棋书画,篆刻印章,无一不精,擅长古文辞

陈鸿寿酷爱书画松梅,以诉思情.陈鸿寿为使松梅壶连理配对,亲自来到宜兴丁山,寻访好友邵二泉,诉说心念,想仿制了一把松梅壶,使之成双成对,永不分离.邵二泉看了松梅壶,说这壶自已制作不了,非得请宜兴名师杨彭年方能做出,便介绍陈鸿寿与杨彭年相识,杨彭年看到松梅壶,说这壶正是自已所制,赠给溧阳籍茶商狄家的,怎么会在你手中,陈鸿寿大喜,便将与曼云之情,如实相诉,俩人逐成知已好友,彭年并为鸿寿另制一壶.使之成双成对,永为连理.自此,陈鸿寿与紫砂壶的设计制作结下缘份,这也是陈鸿寿将书斋取名桑(双)连理室的源由.

嘉庆六年,陈鸿寿应科举,终于拔贡,嘉庆二十一年,在毗邻宜兴的溧阳当县令,陈鸿寿到溧阳后,四下打听狄家及曼云下落,终无所获,便仍然寄情在文峰墨海间遨游,舞文弄墨,他对官场没有兴趣,虽功成名就,却于心中隐秘处有着深深的遗憾,曾经深深相恋相爱的曼云,仿若隔世,不知身在何方,而每每手捧心爱之人所赠松梅紫砂小壶,他就会凝神而思,趋向沉静。

自古文人不离名壶,名壶不离好茶,茶能醒诗魂,解酒困;添画韵,增书香。这些都是茶与壶赐给中国文人的独特抚慰。陈曼生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都透着一股凄凉与沧桑,或许也正是他内心的伤感无法排解的一种表达。

四.开创曼生十八式

开创曼生十八式

在邵二泉的介绍下,陈鸿寿认识了宜兴制壶艺人杨彭年,以“阿曼陀室”为名,与杨彭年合作制作了大量的紫砂壶,也就是的“曼生壶”,因此他也成为“西泠八家”中受关注的人物。陈曼生以“阿曼陀室”的壶底印章,推动了整个紫砂历史的更新与发展。陈曼生自己不光设计、监制了许多传世的紫砂壶样,他还亲自制作、篆刻了一些精彩的壶艺绝品。史传他首开制壶十八式,革新了许多制壶工具和工艺,将紫砂壶由日用品引入工艺品境地,不仅让自已操练了一生的金石书法大放异彩,也圆了他亲做文人紫砂壶之梦,更是将紫砂壶生产工艺推进到一个前所未有的崭新阶段.

"阿曼陀室"四方印章所留下的那四个汉字,是价值连城的,在短短的几年里,他写下大量的壶铭,文切意远、简约生动,具有切茶、切水、切壶等特点。陈曼生寄情于紫砂壶,融情于紫砂壶,成为中国历史上以壶寄情之第一文人,使紫砂壶成为受人推崇的具艺术感染力的文化载体,从而也使得陈曼生对于情人的思念更加深切,而紫砂壶已成为曼生借物抒怀,以解情思之苦闷之爱,他与曼云的相识相伴相爱,让陈鸿寿融入多种情感于紫砂壶,由曼生壶,由壶寄情,紫砂魂,壶中居,使之设计创造出有鲜活生命的千古佳作——文人曼生壶,从而让陈曼生成为万人仰慕的古今紫砂第一人。

注:此文据文史资料及艺人口碑整理而成.

13/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