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砂 紫砂常识

紫砂文人风格 受文人追捧更能显价值

紫砂壶从古至今一直深受广大文人的喜爱,也许这也是推动紫砂壶不断发展进步的原因之一,文人的追捧使它更具有价值,才不会让它在历史的长河中被淹没。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了解一下紫砂壶深受追捧的原因吧。

紫砂壶因文人喜爱追捧而更显价值

2014年1月初,“金石翰墨:太康书画印壶作品开年展”在珠江琶醍可创铭佳画廊举行。本次展览共展出篆刻家、书画家太康的书法、篆刻、花鸟、人物、山水和壶刻精品近百件。太康依托传统文化根基,擅长多种体裁的创作。他将金石篆刻的艺术思想与绘画、紫砂壶等表现形式结合,以写意和线条的美感赋予了作品独特的风骨。

紫砂壶因文人喜爱追捧而更显价值

刻壶艺术的精髓:“道器合一”

与太康以往的展览相比,除了他所擅长的以篆书笔法绘画的水墨作品外,本次特意展出了一批紫砂刻壶精品,成为展场里的亮点。谈起自己对于刻壶的理解,太康说,在我国古代,壶初是匠人做的实用器皿,其价值停留在“器”的层面。

直到文人、画家介入以后,他们以绘画、书法和雕刻等方式为其加入文化内涵,从而让壶上升到“道”的层面,他将此称为“道器合一”。“因为壶是烧不坏的,它不像纸张那么容易被腐蚀,在壶上作画可以传世多年。所以有一句话说:壶因文人介入而贵,文人因壶而久传。”

在这方面,历史上有名的刻壶艺术家包括清朝书画家、篆刻家陈曼生。“陈曼生擅长书画,又喜欢壶,于是设计了十八种壶的样式,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曼生十八式’。”太康说。展览展出了一套他的紫砂壶作品,就是“曼生十八式”的基础上刻了十八罗汉的形象。

“以刀代笔”让创作更灵活

太康的紫砂壶作品,温润的壶体与别有情趣的绘画、题字浑然一体

太康的紫砂壶作品,温润的壶体与别有情趣的绘画、题字浑然一体,构图与器形出奇地相合。这样的作品是如何创作出来的呢,据太康介绍,成品紫砂壶在经过1000多度的温度烧制之后,其材质已经非常坚硬,难以再在上面作画、篆刻。

因此,刻壶艺术家需要在壶坯烧好之后,待其成形、晾干,即在壶上进行创作。他提到,现今有不少画家都在进行刻壶的艺术创作,大多需要由画家和工匠共同完成。画家擅长绘画,在画好图样之后,再请工匠把自己的写意刻在壶上;工匠必须严格按照图样制作,不可逾越雷池半步。

他们一人掌握创意,一人掌握技术,这种合作模式做出的刻壶,难免显得有些刻板。太康运用自己的篆刻功力,以刀代笔,独自完成绘画和雕刻两个步骤,因而让作品的神采更加充分地体现出来。对工匠来说,雕刻是一件机械、照本宣科的过程,但对于太康来说,则是一次再创作的过程。如果雕刻的时候发现原本的设想与器形不符,可随时修改,构图更加灵活、自然。

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