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小常识 不同体质的人如何养生
分析:从中医上来说,人体是由阴阳组成,阳气就是各种功能活动,阴就是有形的物质,包括阴液、津液。在人体,阴阳水火是相互依存、制约的,健康状态下,阴阳平衡互涵,应该既感觉不到阴盛也感觉不到阳盛。但因燥热之邪外侵、过食温燥之品、忧思过度、久病之后等引起脏腑功能失调,阴液暗耗而成阴液亏少,阴虚生内热,所以身体失去滋养,出现虚热干燥的问题。
养生要点:阴虚体质的人体内水少火旺,就像锅里水少了,只要加点水,就可以避免干燥,避免火太旺盛导致虚热。如果用药的话,常用的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从饮食上来说更明确,阴虚的人适宜食用具有滋阴清热、生津润燥功效的食物,比如藕、银耳、梨、百合、山药、枸杞、海参、阿胶等。相反,那些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及煎炸炒爆的食物就要少吃,以免耗伤人体阴液。运动也是必须的,只不过在锻炼时,阴虚的人只适合做中小强度、间断性的身体锻炼,锻炼时要控制出汗量,及时补充水分,不适合洗桑拿。
特别注意:避免在炎热的夏天或闷热的环境中运动,以免出汗过多,损伤阴液。
那些“奇怪的”体质
中医的体质学说只能辩证地来看,很多时候都会受到局限 ,所以一一对应时,很多人会发现,自己既有气虚症状,也有阳虚症状,有人有气虚和血虚症状,自己的病症可以对应多个体质。比如很多人会听说“寒包火”、“ 上热下寒”等体质,这是怎么回事呢?
实际上“寒包火”是中医对一种外感病机的形象解释,这种情况大多发生在身体本来有热的人身上,如有些人阳气十足,脏腑热象偏盛的情况,结果又感受了寒邪,症状呈现出寒热并见的情况,所以身体上既有恶寒,比如体痛、咳嗽、鼻塞等表寒现象,又有口干、尿黄、大便干燥等里热现象,寒在表而热在里,所以中医上称为“客寒包火”。治疗时须解表清里同时进行,如用“防风通圣丸”,但要区别具体情况,有所侧重,还要注意保护脾胃,用药不可过剂。
另外还有人听说了“上热下寒”,上身热而下身寒,听起来有些怪异。实际上确有这种说法,上热下寒体质者虽然下焦寒凉,冬天怕冷,手足冰凉,但由于上焦虚火旺,往往吃些热性的食品或补益性食品容易上火,如吃羊肉、辣椒后易起口腔溃疡,或牙痛 ;有的面部或后背起粉刺或痤疮。在饮食上,这些人群应该清补并用,禁生冷和难消化的食物。可以吃金匮肾气丸,有很好的引火归原作用。
中医养生的几点讲究
如果说治疗明确的疾病 ,西医是绝对当家,那么在养生“治未病 ”方面,博大精深的中医则有了用武之地,通过养精神、调饮食、练形体、慎房事、适寒温等各种方法,从而让人们达到强身益寿活动。在中医养生上,有预防观、整体观、平衡观、辩证观,本着未病先防、未老先养;天人相应、形神兼具;调整阴阳 、补偏救弊;动静有常、和谐适度的原则来养生。
在吃的方面,中医建议合理安排三餐,早餐只吃高纤麦片、低脂鲜乳,有助于消除脂肪的过量摄入;晚餐则可以吃点清淡的,蔬菜要占大部分,并且建议饭后站立半个小时,睡前5小时禁食。在作息方面,中医建议不要急于起床,早晨醒来后,仰卧 、伸展身体,然后四肢着地,拱拱背,让脊柱也有“苏醒”的时间,这可以避免腰痛,保持良好的姿态,在愉快的心情中开始每一天。在养性方面,则建议寡欲 、节劳、息怒、戒酒、慎味,并且中医还根据节气来调整养生策略。
不同体质人的养生方案
平和体质保健方案
平和体质是常见的体质。这类人睡眠、食欲良好,体形匀称健壮,唇色红润,面色、精力充沛,大小便正常,目光有神,不容易疲劳,性格随和开朗,肤色润泽,头发稠密有光泽,平时患病较少,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适应能力较强。
饮食有节:饮食应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不要常吃过冷过热或不干净的食物,粗细粮食要合理搭配,多吃五谷杂粮、蔬菜瓜果,少食过于油腻及辛辣之物。
劳逸结合:生活应有规律,不要过度劳累。不宜食后即睡。作息应有规律,应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
坚持锻炼:看你是什么年纪,年纪轻的人就可以打打球,跑跑步。老年人就可以打打太极拳等。
气虚体质保健方案
气虚体质的人,肌肉松软。和别人爬同样层数的楼,气虚的人就气喘吁吁的。这种类型的人,讲话的声音低弱,老是感到自己上气不接下气,气不够用,容易出汗,只要体力劳动的强度大就容易累,防御能力下降,所以容易感冒。
食宜益气健脾:多食用具有益气健脾作用的食物,如黄豆、白扁豆、鸡肉、香菇、大枣、桂圆、蜂蜜等。少食具有耗气作用的食物,如空心菜、生萝卜等。
药膳指导:黄芪童子鸡
取童子鸡1只洗净,用纱布袋包好生黄芪9克,取一根细线,一端扎紧纱布袋口,置于锅内,另一端则绑在锅柄上。在锅中加姜、葱及适量水煮汤,待童子鸡煮熟后,拿出黄芪包。加入盐、黄酒调味,即可食用。可益气补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