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医馆 中医常识

针灸的功能 中医针灸治疗中风

(1)偏瘫

体针百会透曲鬓。操作;沿头皮分3段接力刺入,快速捻转200次左右/分,连续5分钟,休息5分钟,重复3次,约30分钟出针。平肝熄风穴取合谷、太冲、行间、风府;补益气血穴取百会、关元、足三里;育阴健肾穴取腰阳关、肾俞、太溪;活血通络穴取环跳、阳陵泉、风池、三阴交、外关。操作:先取健侧用泻法,后取患侧用补法。针刺时要补中有泻,泻中有补。

头针取穴:运动区、感觉区、语言二区、舞蹈震颤控制区。

操作:用28号1.5寸针刺入穴区,手法捻转得气后可配以电脉冲,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20~25分钟,每日1次。

眼针取穴:眶周眼区双侧上焦区、下焦区。

操作:用30号5分毫针,在每取之穴距离眼眶边外缘2分处,按取穴顺序横刺进针,留针5~10分钟,起针后用棉球压迫针孔。

综合疗法头针:取双侧上下肢运动区;面瘫加双侧面运动区。

体针:取穴肩髑、曲池、环跳、阳陵泉;酌选手三里、太溪、太冲、关元等,每次7~8穴。头针、体针均可用电针。

穴位注射:用复方当归注射液2ml分别注射曲池与阳陵泉或外关与足三里,两组交替使用,隔日l次。头针、水针、体针均可间Et l次,病程l个月以内予泻法;l~2个月用平补平泻法,3个月以后用补法。

(2)言语不利

体针取穴:廉泉、通里、合谷、内关。

操作:廉泉用平补平泻法,进针后捻转提插;余穴用捻转补泻。并可通电治疗20分钟,每日1次。每次选2穴,交替使用。

头针取穴:语言一区、二区。操作:进针得气后,可用电针治疗。

(3)口舌喁斜

体针取穴:阳白、四白、颊车、地仓、人中。

操作:平补平泻,每次2~3个穴位,每日1次。

电针取穴:翳风、颊车、库正、下关。

操作:先用毫针刺入穴位,手法得气后通电,每次2~3穴,每日l次。

(4)肢体肿胀取穴

      液门,直刺5~8分,用补法至局部发热,留针30分钟。

(5)肢体疼痛用徐长卿注射液注射肩髑、肩贞、天应、阳陵泉等,每次共注射4ml,每日l次。

外治法

(1)卒然倒仆,痰涎壅盛,难辨虚实用炭火一盆,将米醋洒上,使醋气冲入口鼻。

(2)暗风卒倒,不省人事细辛为末,吹入鼻中。

(3)中风急性期,神昏,便秘者可用大黄(后下)、芒硝(冲入)、菖蒲、郁金、枳实、陈皮、甘草,水煎,待药物冷却后灌肠。

(4)中风闭证可用安宫牛黄丸混悬液灌肠,或用栓剂塞肛。

(5)口舌歪斜 鳝鱼血入麝香少许外涂患侧,单纯鳝血亦可,巴豆7枚(去皮)捣研如泥。左歪涂右手心,右歪涂左手心,以暖水一盏,置于药上,须臾即洗去。

(6)半身不遂 熏脐条熏脐:银珠l0g,枯矾12 g,降香3 g,艾绒60 g,共研细末,用皮纸制成艾条,早晚熏灸脐部,盖被微汗。趋风膏外敷:红海蛤取如棋子大,生川乌去皮60 g,炙山甲60 g,伸筋草30 g,将上药共为细末,每料用l5 g,捣葱汁调成厚饼状,约半寸,贴敷患肢脚心或手心,缚定,避风。若上肢活动差,加桑枝30 g;下肢较甚加独活30 g;隔3日1次,5次为l疗程。

(7)手足挛缩 伸筋草30 g、川芎10g、红花15g、川椒6 g、生川乌10 g、麻黄10 g、松节12 g、透骨草30 g,将上药装入布袋中,置盆内煮沸后,将患肢放于盆上薰蒸l5分钟;使药液温度下降后浸泡患肢,药液凉后需加热;肘、膝、肩关节可用药袋热敷。每日2次,2周为l疗程,每剂药可熏洗2~3次。槐枝15g、柳枝12 g、楮枝20 g、茄枝20 g、白艾10 g,水煎浸泡手足至腕踝以上,每次l5~20分钟,每日l0次,并应避风寒。

(8)血压高用吴茱萸8g、制附子10g、肉桂12g煎汤洗脚,每日l次。

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