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疗风湿 中医安全治风湿
肝主筋,肾主骨,若房室不节,喜怒失调致肝肾精气亏损,则无以儒养筋骨,至虚之处即容邪之所,三邪乘虚而入,内外合邪以致关节、筋脉、肌骨变形、肿胀、疼痛、屈伸不利等症。
瘀血由于病久屡发不愈,经脉违和,导致气血周流不畅而壅踞经隧,加之督脉空虚,寒湿侵袭筋骨,凝滞于脉络,如此寒湿、痰浊、瘀血与贼风互相胶结,凝聚不散,深入骨骷而致关节僵硬,并出现皮下结节等症。
一般说来,病之初起以邪实为主,病位在皮肉经络,久病则多属正虚邪恋,病位深入筋骨脏腑。由于病情反复发作,久病人络而致血瘀。
邪、虚、瘀三者既相互区别。又互相渗透互为因果。
因此根据病机人手,分别从祛邪、补虚、化瘀为主进行论治,是近年来中医药诊治类风关的特点。
辨证分型
目前中医辨证分型比较起于一致,主要分为以下六型。
1、风寒湿型关节肿痛,游走不定或痛有定处,通寒加重,得热则减,关节屈伸不利或局部发凉,四肢关节深重,局部肌肤麻木不仁,全身畏寒怕冷,大便塘薄,小便清长。舌淡,苔白腻,脉象沉紧或沉缓。
2、风湿热型起病较急,关节肿胀,疼痛剧烈,局部灼热发红,手不可近,活动受限,兼有发热口渴,烦闷不安,喜冷恶热,小便短赤。舌质偏红,舌苔白干或黄糙,脉滑数或德数。
3、气血两虚关节疼痛,肿胀变形,行握俱艰,面色胱白,心悸乏力,身疲困倦。舌体胖大,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弦紧。
4、脾紧阳虚关节肿痛,长期反复难愈,病变骨节僵硬,活动受限,屈伸不利,疼痛悠悠,同时见面色淡白,肌肉瘦削,神倦乏力,细食减少,畏寒,腰腿酸软,大便清薄,小便清长,夜尿频。舌质淡,苔薄白,脉象沉细弱。
5、肝肾阴质关节疼痛难愈或拘挛不利,局部常有轻度灼热红肿,疼痛多以夜间为明显,同时伴有形体赢瘦,头晕目眩,耳呜咽干,心烦少寐,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质红,少苔或无苔,脉象细数。
6、痰瘀交阻痹证历时较长,关节强直,关节周围呈黯黑,疼痛剧烈,筋健僵硬,肌肉萎缩,或见关节畸型,或出现皮下结节,全身情况较差。舌质紫喑有瘀斑,脉来濡涩。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疗法
体针
取穴:大椎、身往、神道、至阳、筋缩、脾俞、肾俞、小肠俞、委中、阳陵泉、足三里、太溪、丘墟。
配穴:上肢受累加天宗,下肢受累加秩边。
操作:大椎、身柱、神道。至阳、筋缩、小肠俞、委中等穴均用徐疾泻法。脾俞、肾俞、大溪等穴均用浅刺轻捻补法。
足三里用徐疾补法,阳陵泉、丘墟等穴用平补乎泻法,天宗用“合谷刺”,使感应向肩部放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