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医馆 中医常识

中医治疗黄褐斑 这处变黄原因竟和肝有关

原本漂亮的脸上,突然出现一些斑点,是不是心情立马不美丽了啊。那么黄褐斑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中医治疗黄褐斑有什么方法呢?你知道吗,黄褐斑的出现竟然也和肝病有关系的哦。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下吧。

有的女性非常适合我们从正面欣赏她的美丽,也有的女性比较适合从侧面欣赏她的美,但是有的女性我们却只觉得背影更加的迷人。

当然,也有些女人是怎么看怎么美的!但有些女人却是,明明可以看正脸,却只能让人看背影,一脸的黄褐斑,哪敢轻易示人?面部黄褐斑这么讨厌,怎么办?据说面部黄褐斑与肝有关!到底是怎么回事?且看正文!

黄褐斑是指发生于面部的对称性斑片,俗称蝴蝶斑,中医称之为“面尘”“黧黑斑”“肝斑”等,多见于女性。该病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一般认为是由于长期的室外工作,风吹日晒过多;或心情抑郁,情志失调;或久服避孕药、抗焦虑药物;或患肝病、结核病、盆腔炎、贫血等经久不愈的慢性病,使雌激素和黄体酮分泌失调,内分泌功能紊乱,色素沉着所致。

从临床实践上我们能够发现黄褐斑的出现居然也和中医肝的关系非常的密切。

肝主疏泄,能调达气血,舒畅情志,为多气多血之脏,体阴用阳,且女子以肝为本。若肝气调达,肝血充和,则体健面润。若情志不畅,肝失疏泄,气血失和,或肝血不足,肝肾亏虚,不能上荣,则面生色斑。对黄褐斑从肝论治,辨证分型,临床屡获效验。

(1)肝郁气滞型

面部呈浅褐色斑,大小不定,边缘不整,呈地图或蝴蝶状,对称分布于眼周、鼻旁,常伴有胸胁胀痛,或胸脘痞闷,烦躁易怒,纳谷不香,口苦,喜太息,女子月经不调,经前黄褐斑颜色加深,两乳作胀,舌红,苔薄白,脉弦。治宜疏肝理气,和营润肤。

(2)肝郁血瘀型

在肝气郁结型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日久气滞血瘀,血脉瘀阻,黄褐斑逐渐加深,呈深褐色,同时可伴见胁肋胀痛或刺痛,性情急躁,经色暗红,有瘀块,或月经延期,痛经,舌质紫或有瘀斑,脉弦涩。治宜疏肝活血,祛瘀润肤。

(3)肝胆湿热型

灰黑色或栗皮色斑片,对称分布于鼻翼、前额、口周,伴胁下胀痛,脘腹痞闷,厌食油腻,食欲不振,大便欠畅,口苦而黏,小便色黄,舌苔黄腻,脉弦滑。多有乙肝病史或胆囊炎病史。治宜疏肝利胆,化湿清热。

(4)肝血不足,肝肾亏虚型

黄褐斑色深无华,大小不定,多以鼻为中心,对称分布于颜面,形如云片,甚至可呈假面具状,伴头晕目眩,健忘失眠,耳鸣盗汗,腰酸腿软,五心烦热,形体消瘦,男子遗精,女子经少,舌红苔少,脉细数。治宜养血补肝,滋水涵木。

黄褐斑是临床常见皮肤病,治疗时应积极寻找病因并进行适当处理,如营养不良的患者要加强营养,由服避孕药引起者应停止服药,避免日晒可使斑变浅。临床上从肝入手辨证论治,调其气血,而获得较好疗效。

黄褐斑又被人们称为“蝴蝶斑”,这主要是因为在面部多对称呈现蝴蝶状,它的颜色枯暗不泽,不会觉得它疼或痒,而且也不会有任何的炎症反应。但是研究却发现黄褐斑和多种疾病有关。

1/3页
中医治疗黄褐斑黄褐斑怎么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