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查疾病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2015-10-13 05:36:21

  一)解除窒息

  1.原因

  可分为阻塞性窒息和吸入性窒息两大类。

  (1)阻塞性窒息

  ①异物阻塞:如血凝块、骨碎片、牙碎片以及各类异物均可阻塞呼吸道而发生窒息;

  ②组织移位:如下颌骨颏部粉碎性骨折或下颌体两侧同时骨折时,下颌骨体部前分的骨折段受降颌肌群(颏舌肌、颏舌骨肌和下颌舌骨肌等)的牵拉,舌整体向后下方移位,压迫会厌而造成窒息[图10-1(1)]。在上颌骨发生开放性横断骨折时,上颌骨因重力、撞击力作用和软腭肌牵拉等因素向后下方移位而堵塞咽腔,引起窒息口腔颌面部损伤_治疗_1.jpg width=362>

  组织移位引起窒息

  (1)下颌骨后移位和舌后坠堵塞咽腔 (2)上颌骨骨折段向下后方移位,软腭下坠堵塞咽腔

  ③气道狭窄:口底、舌根和颈部在损伤后,这些部位内形成血肿、严重的组织反应性肿胀均可压迫上呼吸道而发生窒息。在面部烧伤的伤员,还应注意可能吸入灼热气体而使气管内壁发生水肿,导致管腔狭窄引起窒息;

  ④活瓣样阻塞:受伤的黏膜盖住了咽门而引起的吸气障碍。

  (2)吸入性窒息:昏迷的伤员,直接把血液、唾液、呕吐物或异物吸入气管、支气管、甚至肺泡引起的窒息。

  2.临床表现

  前驱症状是患者烦躁不安、出汗、鼻翼扇动、吸气长于呼气,或出现喉鸣;严重时出现发绀、三凹体征(吸气时胸骨上窝、锁骨上窝、肋间隙深陷),呼吸急促而表浅;继之出现脉弱、脉快、血压下降、瞳孔散大。如不及时抢救,可致昏迷、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3.急救

  窒息是口腔颌面部伤后的一种危急并发症,严重威胁伤员的生命。急救的关键在于早期发现,及时处理。如已出现呼吸困难,更应争分夺秒,立即进行抢救。

  对因各种异物堵塞咽喉部窒息的患者,应立即用手指(或裹以纱布)掏出,或用塑料管吸出堵塞物,同时改变体位,采用侧卧或俯卧位,继续清除分泌物,以解除窒息。对因舌后坠而引起的窒息,应迅速撬开牙列,用舌钳或巾钳把舌牵向口外。即使在窒息缓解后,还应在舌尖后2cm出用粗丝线或别针穿过全层舌组织,将舌牵出

  用粗丝线将舌牵出口外以解除窒息

  并将牵引线固定于绷带或衣服上,同时托下颌角向前,保持头偏向一侧,或俯卧位,便于分泌物外流。上颌骨骨折及软腭下坠时,可用夹板、木棍、筷子等,通过两侧上颌磨牙,将下坠的上颌骨托起,并固定在头部的绷带上(图10-3)。

  简易上颌悬吊法

  对口咽部的肿胀,可安置不同型号的通气管。如情况紧急,又无适当的通气管,应立即用15号以上的粗针头由环甲膜刺入气管,以解除窒息,随后行气管切开术。如呼吸已停止,应立即作紧急气管内插管,或作紧急环甲膜切开术,进行抢救,待伤情平稳后再改用气管造口术。对于活瓣样阻塞,应将下垂的黏膜瓣缝回原处或者剪掉,必要时行气管造口术。对吸入性窒息,应立即进行气管造口术,迅速吸出气管内分泌物及其他异物,恢复呼吸道通畅。对这类患者,应注重防止肺部并发症。

  (二)止血

  对于出血的急救,应根据损伤部位、出血的性质(毛细血管渗血、静脉出血、动脉破裂出血)和现场条件而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1.指压止血

  在紧急情况下,可将出血部位主要动脉的近心端,用手指压迫于附近的骨骼上,暂时止血,然后需用其他方法进一步止血。如在耳屏前,用手指压迫颞浅动脉与颧弓根部,以减少头顶及颞部区域的出血;在咬肌前缘压迫面动脉于下颌骨上,以减少颜面部的出血;在胸锁乳突肌前缘与舌骨大角交界处稍下方压迫颈总动脉于第6颈椎横突上,可减少头颈部大出血等(图10-4)。

  2.包扎止血

  适用于头皮、颜面等处的毛细血管和小动、静脉的出血。先将移位的组织大致复位,在创口表面盖上敷料,用绷带加压包扎。包扎的压力要适当,或影响呼吸道通畅。

  3.填塞止血

  有组织缺损和洞穿性创口者,可用纱布填塞,外面再用绷带加压包扎。但在颈部或口底创口内,填塞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压迫气管发生窒息。对鼻道出血的患者,在明确无脑脊液漏时,可用油纱布填塞鼻道;效果不好时,可加用鼻后孔止血法。

  4.结扎止血

  在创口内结扎出血的血管或在远处结扎出血动脉的近心端,止血效果确切可靠。颌面部严重的出血,如局部不易止血,可结扎颈外动脉。在紧急情况下可用止血钳夹住血管后,连同血管钳一起包扎后送。

  5.药物止血

  局部应用粉、胶、海绵、纤维等止血剂或凝血酶,要使药物与出血创面直接接触,并用纱布加压包扎。全身作用的化学止血药如酚磺乙胺(止血敏)、对羧基苄胺、卡巴克络(安络血)等均可作为辅助用药,以加速血液的凝固。

  (三)伤口的包扎

  包扎是急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步骤,包扎有压迫止血、暂时性固定、保护创面、缩小创面、减少污染、减少唾液外流、止痛等作用。颌面部受伤后常用的传统方法有三角巾风帽式包扎法、三角巾面具式包扎法、头颌绷带十字形包扎法、四尾带包扎法等(图10-5)。

  颌面部创口包扎法

  (1)三角巾风帽式包扎法 (2)三角巾面具式包扎法

  (3)头颌绷带十字形包扎法 (4)四尾带包扎法

  (四)伤员的运送

  运送伤员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对昏迷的伤员,应采用俯卧位,额部垫高,使口鼻悬空,以利于引流和防止舌后坠。一般伤员可采用侧卧位,避免血凝块及分泌物堆积在咽部(图10-6)。

  颌面部伤员运送时的体位

  运送途中,应严密观察全身和局部情况,防止发生窒息和休克等危急情况。

  (五)防止感染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创面常被污染,甚至嵌入砂石、碎布等异物以及自身软硬组织碎片。感染对伤员的危害有时比原发损伤更为严重。因此,及时而有效地防止感染至关重要。在有条件进行清创手术时,应尽早进行。在无清创条件时,应及时包扎伤口,以隔绝感染源。伤口应尽早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在使用抗生素的同时,对少数伤员还可同时给予地塞米松,以防止局部过度肿胀。对有颅脑损伤的伤员,特别是有脑脊液漏出时,可采用易透过血脑屏障、在脑组织中能达到有效浓度的药物,如磺胺嘧啶、大剂量青霉素等。对伤口污染泥土的伤员,应及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关于休克、颅脑损伤的急救处理,可参看相关教科书,此处不再赘述。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