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毒
2015-10-11 20:33:20
发病前常有活动期足癣,鼻,口腔内感染病灶及皮肤外伤史,皮损出现前常有恶寒,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婴儿有时可发生惊厥,潜伏期一般为2~5天。
发病前期
皮疹初起为红肿发硬的斑片,后迅速向周围蔓延而成为大片猩红色斑状损害,表面紧张灼热有光泽,稍微高起,境界清楚,以后皮损向外扩延,中央红色消退为棕黄色并有轻微脱屑,触痛明显,皮损部出现含有浆液或脓性分泌物的水疱或大疱时称水疱或大疱性丹毒(erysipelas vesiculosum or erysipelas bullosum),症状极严重时患部可以迅速发生坏疽成为坏疽性丹毒(erysipelas gangrenosum),此情况多见于新生儿,多由脐部或生殖器部开始,后迅速扩延,病情凶险,易引起败血症和腹膜炎甚至死亡。
损害也可向他处蔓延(游走性丹毒)或在原发损害部位屡次发生(复发性丹毒),多次复发者称慢性复发性丹毒,局部往往继发淋巴性水肿,可发生于任何部位,以小腿,颜面,前臂,手足及婴儿腹部多见,其他部位也可发生,局部淋巴结肿大,全年均可发病,但常见于春,秋两季。
1.主要依据发病急剧
局部红肿,境界清楚,伴有高热及疼痛等,较易诊断。
2.中医病机和辨证
(1)病机
本病多因血热内蕴,火毒侵犯肌肤,或湿热内蕴,外感毒邪所致,发于头面上肢者多为热毒,发于下肢者多为湿热。
(2)辨证分型
风热毒蕴证局部皮肤红肿发热,疼痛剧烈,边界清楚,恶寒伴高热,头痛,口干渴,心烦急,尿赤短,便干燥,舌质红,苔黄或厚,脉浮数,
(3)湿热感毒证
局部皮肤红肿疼痛,边界尚清,表面可有水疱,血疱,伴恶寒,低热,渴不欲饮,食欲不振,舌质红,苔黄白而腻,脉滑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