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查疾病

Liver disease,别名:儿童肝病

2015-10-13 05:55:44

  小儿肝病简介

  现代小儿肝脏病包括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病,代谢性肝病,免疫性肝病等。其中以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为最常见,根据我国卫生部2003年以来的统计报告,乙肝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占传染病中的前5位。

  小儿肝病是指发生在肝脏的病变。包括乙肝,甲肝,丙肝,肝硬化,脂肪化,肝癌,酒精肝等等多种肝病。是一种常见的危害性极大的疾病,应以积极预防为主。

  小儿肝病疾病分类

  小儿肝病分两大类:第一类是传染性肝炎。第二类是非传染性肝炎。由病毒引起。

  这些病毒有:巨细胞病毒,EB病毒。柯撒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等。

  代谢疾病方面,如: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的肝病。还有重金属,铜代谢障碍,肝豆壮核变性。

  其他属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肝病。 如:在传染性肝炎里的乙型肝炎,95%以上儿童肝炎由于母亲患肝炎,由宫内,生产过程,和日常和孩子的密切接触传染给子女的。目前乙型肝炎占1.2亿人口,也就是HBsAg,比例相当高。

  由于存在治疗上的难度,以及社会对HBsAg阳性儿童的歧视,所以阻断母婴的传播就显得十分重要。

  小儿肝病疾病病因

  不同类型肝炎病毒所致,病原体主要侵犯肝脏引起病变。

  “传染性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传染病。根据病原体类型,目前可分为甲型、乙型,以及非甲非乙型肝炎。学龄期儿童发病较多,小儿较少,以夏秋季的发病率为较高。甲型肝炎潜伏期较短,约14—40天,病人的隔离期自发病日起,不应少于30 天。甲型肝炎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炎病人体液及病毒携带者的粪便里,通过污染手、饮水、食物或食具而经口传染;乙型肝炎的潜伏期较长,可在60—160天,相应地,乙型肝炎病人的隔离期也应比甲型肝炎更长。乙型肝炎病毒除存在于病人的分泌物如唾液、精子等中,还存在于病毒携带者的组织、血液中。因此,在传播途径上,除了经口传播外,还可通过输血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而引起感染。肝炎的症状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心、呕吐、食欲减退、乏力、肝肿大、肝区胀痛、黄疸、营养不良等。通常可分为急性肝炎、亚急性肝炎、慢性肝炎和重症肝炎四大类型。

  小儿肝病分类

  小儿肝病分两大类:第一类是传染性肝炎。第二类是非传染性肝炎。由病毒引起。

  这些病毒有:巨细胞病毒,EB病毒。柯撒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等。

  代谢疾病方面,如:糖代谢,氨基酸代谢异常引起的肝病。还有重金属,铜代谢障碍,肝豆壮核变性。

  其他属于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的肝病。 如:在传染性肝炎里的乙型肝炎,95%以上儿童肝炎由于母亲患肝炎,由宫内,生产过程,和日常和孩子的密切接触传染给子女的。目前乙型肝炎占1.2亿人口,也就是HBsAg,比例相当高。

  由于存在治疗上的难度,以及社会对HBsAg阳性儿童的歧视,所以阻断母婴的传播就显得十分重要。

  小儿肝病临床表现

  急性、慢性、黄疸型或无黄疸型肝炎等不同类型。

  一般肝炎病史从临床表现和体征以及实验室检查来证实的。

  肝炎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有:食欲不振,呕吐等。体征是黄疸和肝脾肿大。实验室最主要的发现的方式就是转氨酶的增高。如果家庭中没有肝病历史,而且宝宝没有异常的表现的话就不大考虑乙肝的可能,毕竟乙肝在婴儿中还是少数。

  小儿肝病偏方

  1.郁金等治小儿肝炎

  [方剂]

  郁金75克,甘草、茵陈各15克。

  [制用法]

  将上药研成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5克。1岁以内每日1丸,2岁2丸,3岁3丸;4-5 岁4丸,6-9 岁6丸,9-12岁9丸,分2-3次服。

  [验证]

  用上药治疗小儿急性传染性肝炎患儿30例,均于1周内黄疸消失,诸症消退,平均23天肝脏恢复正常大小,1个月肝功能恢复正常。

  2.茵陈等治小儿肝炎

  [方剂]

  茵陈、板蓝根各20克,茯苓、怀山药、柴胡、白术各10克,神曲6 克,生甘草5克,大枣3 枚。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2-3次口服,每日l 剂。10天为l个疗程。

  [验症]

  用本方治疗小儿黄疸型肝炎患者130例有效者123例,其中治愈者123例,显效者4例,有效者2例,无效者1例。

  3.绵茵陈板兰根等治小儿肝炎

  [方剂]

  绵茵陈30克,板蓝根、蒲公英、生山栀 、虚杖、垂盆草各10克。

  [制用法]

  将上药水煎3次后合并药液,分4-5次口服.每日1剂。20日为l个疗程。

  [验证]

  用本方治疗急性传染性肝炎患者273例,其中痊愈者270例,好转者3例。退黄最快者4天,最慢者10天,平均退黄6.1天,肝肿大恢复正常10-18天;肝功能恢复正常25-30天。

  小儿肝病发病机制

  一般认为HBV对肝细胞无直接损害。肝细胞的病变主要是机体对受染肝细胞的免疫反应引起的。HBV感染时,先由单核巨噬细胞摄取病毒抗原,加工并提呈给 Th细胞Th细胞活化增殖并释放白细胞介素-2(IL-2),IL-2刺激被HBV抗原致敏的Tc细胞发生克隆性增殖,形成大量效应性T细胞,攻击受 HBV感染的肝细胞,导致肝细胞的变性坏死。Tc细胞攻击的靶抗原,主要是肝细胞膜上的HBcAg和HBeAg只有同时表达靶抗原和Ⅰ类MHC抗原的肝细胞,才被Tc细胞识别攻击和破坏。αβγ干扰素均能增强肝细胞表达Ⅰ类MHC抗原。Tc细胞对靶肝细胞的识别与结合,还有黏附分子的参与。受染的肝细胞表面表达Fas抗原,而活化Tc细胞表面则表达FasL,两者相结合时,启动肝细胞核内程序死亡基因,引起细胞凋亡。HBV感染可使肝细胞膜特异脂蛋白 (LSP)变性,形成“自身抗原”,刺激B细胞产生相应IgG抗体。IgG抗体其Fab端与肝细胞膜LSP结合,其Fc端与杀伤细胞(K细胞)Fc受体结合,激活K细胞杀伤肝细胞,即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反应(ADCC),属自身免疫反应。各型肝炎的发病取决于机体的免疫状况和乙肝病毒的消长关系。一般认为,机体免疫反应正常者感染HBV后功能健全的Tc细胞攻击受染的肝细胞,特异性抗体清除从溶解肝细胞释放出的HBV,病毒清除,感染终止,临床表现为急性肝炎;免疫亢进者,由于抗HBs产生过早过多,迅速破坏大量肝细胞形成抗体过剩的免疫复合物,导致局部过敏坏死反应,而引起急性或亚急性肝炎;免疫力低下时,由于抗HBs产生不足,不能有效清除体内HBV,使得HBV继续侵犯新的肝细胞,形成慢型肝炎或慢性HBV携带状态。小儿多由于免疫系统尚未成熟,往往成为慢性乙肝和慢性HBV携带者。

  小儿肝病诊断

  1.病史及临床表现在乙肝的高发地区孕母为HBsAg和(或)HBeAg阳性者的婴儿和(或)出生后有食欲欠佳、发热、黄疸、肝大等表现时应考虑到此症。

  2.实验室检查和辅助诊断是最重要的依据。除血清酶及胆红素增高外,应进行抗原及抗体的测定。目前以放射免疫法及酶联免疫法最为敏感,其次为反向被动血凝及免疫黏附血凝法。免疫扩散与对流电泳虽不甚敏感、但仍为广泛采用,3种抗原抗体系统中,以检测HBsAg最为有用。

  鉴别诊断

  1.胆道闭锁主要是出现黄疸时与新生儿期病理性黄疸的疾病相鉴别。乙肝是肝性黄疸,血清胆红素呈双相反应,但在新生儿早期由于肝细胞排泄功能先受阻,出现的是阻塞性黄疸,故最重要的是与胆道闭锁相鉴别。因后者须争取在出生后3个月内诊断明确后手术。两者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鉴别:

  (1)病史

  乙肝者早期一般情况及胃纳差,黄疸程度有可能波动,白陶土色粪便也有波动,肝脾肿大程度不显著、早期转氨酶高。

  (2)血清胎甲球蛋白

  乙肝者显著增高常可大于1600ng/ml

  (3)碘玫瑰红排泄试验

  乙肝者服苯巴比妥或考来烯胺后,131I玫瑰红排泄增加而胆道闭锁者无变化。

  (4)维生素E吸收试验

  乙肝者口服维生素E后可减轻对过氧化氢的溶血作用,而胆道闭锁者不能改善。

  (5)脂蛋白X测定

  乙肝者脂蛋白X阴性,胆道闭锁者阳性。

  (6)其他

  如99mTc-IDA显像检查、B型超声检查经皮肝活检、十二指肠液胆色素检查对胆道闭锁的诊断更有意义。

  2.代谢缺陷病如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等。本病母亲患乙型肝炎,由母亲直接传播给胎儿,新生儿发病率高。实验室检查有助于鉴别诊断。

  小儿肝病特点

  小儿病毒性肝炎发病率高于成人,以甲型为多,其次为乙型,丙型和戊型则较少,丁型更少见,小儿的慢性肝炎大多为乙型肝炎。

  婴儿肝炎患者发生重症肝炎较多,病情危重,病死率高。幼儿急性黄疸型肝炎起病急,发热多见,肝脾大较多且显著,肝功能损害较明显,易发生代谢紊乱。但预后较好,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较成人快。母婴传播所致的HBsAg阳性者,常为持续阳性。婴幼儿感染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后均易成为慢性携带者,严重者可使生长发育受影响。

  上述特点可能与小儿肝脏解剖生理及免疫系统的特点如血液供应丰富、肝细胞再生能力强、免疫系统不成熟等有关。

  小儿肝病饮食

  “药治不如食治”,“三分治七分养”,对于小儿肝病来说,饮食保健显的尤为重要。肝病饮食疗法以保护受损肝脏为目的,合理的饮食,有助于促进损伤的肝细胞修复和再生,提高机体抵抗力,提高肝功能,增强营养物质的贮存、运送与调节作用,减少毒物的形成或促进毒物分解与排出。

  1948年以前,肝病饮食主张高糖、低蛋白、低脂肪。近30年来,则依据芭蒂克博士的“三高一低”理论而设计,即高蛋白、高糖、高维生素和低脂肪。此疗法对减少肝硬变并发腹水,协助肝细胞修复,延长生存期有一定价值,但肝病后发胖,引起脂肪肝的患者也不少。因而现代的饮食观念是:给患者过多的糖和蛋白质,不如提供每日多样化的类别、计量指南和均衡良好的饮食内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食品;使饮食内容和烹调技术尽可能适应个体需要;了解营养知识,保持旺盛食欲,把饮食热量控制在1800-2200千卡之间,根据自己的食量每餐八分饱,科学的把家常食品与药膳合理搭配。每日需要90-100克蛋白质,动、植物蛋白质各半搭配,饮食均衡,每日摄入400克左右的糖,注意补充含维生素、微量元素丰富的蔬菜、水果、五谷杂粮,尤其绿色蔬菜、海藻、菇类都应混合搭配。

  小儿肝病护理

  1.黄疸加深要警惕

  肝炎病人一旦出现黄疸,就说明肝脏有明显炎症,甚至有肝细胞坏死。肝细胞坏死越明显,黄疸就会越深。因此当肝炎病人出现深度黄疸时,应警惕由于大片肝细胞坏死导致重型肝炎的可能性。重型肝炎越早接受治疗效果越好;中期治疗效果较差,治愈好转率仅为50%左右;到了晚期,则失去了抢救治疗的机会,其病死率高达90%左右。因此,当肝炎病人出现黄疸时应及时卧床休息,尽快到医院救治。

  2.限烟和忌酒

  因为酒精不但直接损害肝脏,会使病情加重,而且会影响抗病毒药物的治疗效果。而尼古丁同样对人体有巨大的损害。

  3.切忌多用药和滥用药

  对于无症状的慢性肝炎病人一般不需要用药。有的病人总以为有病就一定要吃药,吃了药就有安全感,其实不然,大多数乙肝和丙肝病人是不需要用药的。不恰当的用药不但不安全,往往还会引起药物性肝炎或其他相关的药物不良反应。用药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4.休息、营养要适度和科学

  由于过分的休息和营养可导致营养过剩,引发脂肪肝和其他相关疾病,而无所事事可加重心理压力,导致神经衰弱。因此,当肝功能正常时,便可正常学习和生活。

  5.牢记科学治病持之以恒

  肝炎病人治病要讲科学,不要听信一些非法小广告的宣传,选择正规的医院接受治疗。在接受药物治疗时应遵医嘱,坚持按时服药。如果不按时服药会影响疗效,也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病毒药物还容易引起耐药现象的发生。

  6.树立信心战胜病魔

  要充分认识慢性肝炎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论是慢性乙肝还是慢性丙肝,治疗时间特别是抗病毒药物治疗的时间,一般都比较长。而对于慢性乙肝来说,半年的疗程是不够的,需要接受较长时间的治疗。对于疗效不佳或疗效出现较迟的病人,应树立信心,坚持用药,相信一定能战胜病魔.

  小儿肝病保健

  对于小儿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主要强调患儿休息和合理安排营养,以减轻肝脏负担,促使肝细胞的恢复。

  一、休息

  对于急性肝炎患儿,必要的休息尤为重要。有不少患儿发生重型肝炎,是由于休息不好,活动量过大,或活动过早的结果。待黄疸和消化道症状减轻后,才能逐渐起床活动。症状消失,肝功能正常后,尚需继续注意休息观察一个月。病情稳定,学龄儿童方可返校复课,且半年内不可参加剧烈的体育活动和重体力劳动。对于恢复期患儿已无明显症状者或慢性肝炎患儿,不宜太过份强调休息,应动静结合。否则,会影响小儿的情绪和体重的增加,反而对病的康复和机体 健康 不利。

  二、营养

  合理安排起居饮食,适当注意营养,在小儿病毒肝炎的治疗措施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要采用“三高一低”的即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高维生素、低脂肪的饮食但也不可过于强调“三高一低”的要求,应根据小儿的消化功能和接受能力,以满足小儿的食欲为原则。尤其是恢复期病儿,应适当限制脂肪摄入,吃糖也不宜过多,否则会影响食欲,并可引起腹胀。部分恢复期患儿食欲亢进,加在自控能力差,应注意不可任意摄入过多,以防止发生 肥胖 和 脂肪肝 。这不仅对肝脏恢复不利,而且还会带来其他的不良后果。

  小儿肝病肝硬化症状变化

  1.肝硬化体征面容

  肝硬化症状上以呈肝病病容,面色黝黑而无光泽为主要体征。晚期患者消瘦、肌肉萎缩。肝硬化症状上在皮肤可见蜘蛛痣、肝掌、男性乳房发育。腹壁静脉以脐为中心显露至曲张,严重者脐周静脉突起呈水母状并可听见静脉杂音。肝硬化患者出现黄疸症状提示肝功能储备已明显减退,黄疸呈持续性或进行性加深提示预后不良。腹水伴或不伴下肢水肿是失代偿期肝硬化最常见表现,部分患者可伴肝性胸水,以右侧多见。

  2.肝脏变化

  肝硬化患者的肝脏早期肿大可触及,质硬而边缘钝的症状;后期缩小,肋下常触不到。半数患者可触及肿大的脾脏,常为中度,少数重度。

  3.肝硬化不同病因的症状表现

  各型肝硬化起病方式与症状表现并不完全相同。如大结节性肝硬化起病较急进展较快,门静脉高压症相对较轻,但肝功能损害则较严重;血吸虫病性肝纤维化的症状表现则以门静脉高压症为主,巨脾多见,黄疸、蜘蛛痣、肝掌这些肝硬化症状少见,肝功能损害较轻,肝功能试验多基本正常。

  小儿肝病肝炎体征

  1、肝炎男婴较女婴多,而胆道闭锁女婴较男婴为多。

  2、黄疸在肝炎时一般较轻,并有波动性改变,或药物治疗有明显减轻的情况;而胆道闭锁黄疽呈持续性加重,白陶土色粪便。

  3、肝炎时肝肿大较胆道闭锁为轻,一般很少超过右季肋下4cm;胆道闭锁肝肿大明显,质硬边钝,常伴有脾肿大。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