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查疾病

肾动脉狭窄检查方法的选择

2015-10-13 05:59:10

  (一)非创伤性检查(筛选试验)

  1.   外周血浆肾素活性测定  是肾血管性高血压首选的筛选试验之一。清晨坐位抽血检测,对确定异常高肾素分泌有重要意义。3/4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升高。外周肾素水平可代表肾静脉肾素分泌水平,PRA 明显升高者,手术效果佳。但PRA 与血压高度之间并非简单的平行关系。而且PRA 测定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因此,PRA 升高仅提示有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可能性,应进一步做分侧肾静脉肾素活性和ACEI试验。

  2.  卡托普利试验  此为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最敏感的试验,但不能区别病变是双侧还是单侧。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卡托普利后,肾素反应性升高远远超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试验阳性结果判断标准为:①刺激后,血浆肾素活性>12 ng/ (ml·h); ②血浆肾素活性绝对值增加10 ng/ (ml·h)或以上;③血浆肾素活性增加的百分率达150% 或以上,若血浆肾素活性的基础水平低于3 ng/(m1·h),增加的百分率应达400%。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达95% ,适用于服用β- 受体阻滞剂患者,但对氮质血症患者可靠性差。试验阴性者,手术效果不佳。

  3.  肾脏B 超和彩色多普勒血管超声  检查特异性高,能显示肾动脉解剖结构、肾内血流动力学和肾脏体积。临床一般将普通声与多普勒超声结合起来,通过测量肾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即阻力指数、搏动指数、两侧肾脏阻力指数或搏动指数之差、收缩期加速指数、收缩期加速时间等)进行肾动脉狭窄的筛选和随访。

  4.  放射性核素检查  分为放射性核素肾图和卡托普利肾图两种检查方法。

  (1)放射性核素肾图:用于肾图检查的放射性核素有131I- 马尿酸Na和Tc- 二乙烯三胺(99m  Tc-DTPA)。前者 80% 被肾血管上皮细胞摄取,分泌入肾小管腔,20% 从肾小球滤过,可用来测定肾脏大小和肾脏血流,后者主要从肾小球滤过,可测定GFR 。放射性核素肾图的假阳性和假阴性率较高(均为20% ),因此,一般不作为肾血管性高血压的筛选试验。

  (2)卡托普利肾图:口服25~50 mg卡托普利,比较服药前后60 min 的肾图。若有功能意义的狭窄存在,由于卡托普利消除了AngII对出球小动脉的收缩作用,故GFR 较服药前降低10% 以上,属阳性,以此来判断有功能意义的狭窄。其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达80% 和95% 。其诊断肾动脉狭窄的标准:①注射放射性核素 1.5~2.5 min,肾脏不对称摄取放射性核素超过 60% ; ②高峰延迟出现;③注射放射性核素15~20 min 后,高峰活性百分数高于正常。

  5.  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包括时间飞跃法MRA、相位对比法MRA和三维钆增强MRA(3D-CE-MRA )。其分辨率足够观察肾实质内直径小至1 mm 的血管,诊断肾动脉病变达91.1% 。

  6.  CT血管成像技术( CTA)  CTA 可以提供主动脉和肾动脉的详细信息。对近端肾动脉粥样硬化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0%。

  (二)创伤性检查(血管造影,确诊检查)

  1.   动脉造影 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不仅能确定是否存在狭窄和阻塞,而且可以诊断其病因和程度,为是否可行血运重建术作出临床评估,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5%。因此,对诊断和分级具有决定性意义,也是手术治疗的必要依据。目前以经皮穿刺股动脉置管法应用最为广泛。可以发现并观察肾动脉有无狭窄,狭窄的部位、范围、程度,远端分支及侧支循环的情况。高血压患者肾血管造影指征为:①腹部有血管杂音,静脉肾盂造影、超声及放射性核素检查疑有肾血管性高血压者;②近期发现严重的高血压;③脊肋或胁腹部疼痛及外伤史者;④一般情况下,年龄>55岁,舒张压≥110 mmHg 者。肾动脉造影有一定的风险,高血压患者动脉造影病死率为1/2 000 ~1/5 000。主要并发症有出血、动脉栓塞、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为避免体液丢失,忌用非类固醇类消炎药,使用小剂量、低渗或等渗的非离子型造影剂,造影前后有效水化,可有效地防止造影剂肾损害。

  2.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 由静脉注入76%的泛影葡胺进行造影。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超过95%。缺点主要是肠管活动及肥胖者影响显像。肾动脉分支的病变显示欠清晰。临床上该技术为诊断肾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目前主要作为介入或手术治疗的必要准备。

  (三)其他检查

  1.  静脉肾盂造影(包括快速洗脱试验)

  2.分侧肾静脉及下腔静脉血浆肾素活性测定

  (四)检查方法的选择

  1.  高危人群  ①严重的高血压(舒张压>120 mmHg),强化降压治疗无效或伴有进行性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在吸烟者和有闭塞性动脉疾病者;②快速进展的或恶性高血压(Ⅲ或Ⅳ级视网膜病变);③高血压伴新近发生的无法解释的血肌酐升高或应用ACEI引起的可逆性血清肌酐升高;④中至重度的高血压伴双侧肾脏大小不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发病率>15% 。对于高危人群可选用无创性检查方法乃至直接行肾血管造影检查。

  2.  中危人群  ①严重的高血压(舒张压>120 mmHg);②常规治疗不奏效的高血压;③<20岁或>50岁的患者突然出现持续中至重度的高血 压;④高血压伴可疑的腹部血管杂音;⑤中度的高血压(舒张压>105 mmHg)伴有闭塞性血管疾病者或不明原因的血清肌酐逐渐升高或吸烟者;⑥中至重度的高血压(特别是吸烟者或新近发生的高血压)用ACEI后血压降至正常者。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发病率为5% ~15% 。对于中危人群,一般无创性检查方法。无肾功能损害者,可行卡托普利肾图或螺旋CT血管造影,有明显肾脏病者可行磁共振血管造影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若提示有肾动脉狭窄,则须行血管造影。

  3.  低危人群  包括绝大多数的临界、轻度或中度高血压患者,临床上并无肾血管疾病的线索。其肾血管性高血压的发病率<1%,仅需追踪观察。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