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一族 中老年

对保健品说拜拜 老人并非是那么好骗的

老年人“痴迷”保健品 儿女当反思

80岁的潘阿婆每天凌晨4点多就出门,和老伴一起去参加保健品讲座,几年来风雨无阻……

还有中华街道的陈阿婆,每月3000元的收入,大部分都用于买保健品,子女反对她买,她还威胁要为此和儿子“断绝母子关系”……

这些平日节俭的老人,为何一掷千金痴迷购买养生保健产品?究竟是什么原因,让老人们如此“疯狂”?

“情感营销”提供“无微不至的关怀”

陈阿婆月收入约3000元,省吃俭用的她,每月花费仅几百元,剩下的钱几乎全用于购买保健品。

阿婆家住中华街道,她的老伴已去世多年,孙辈或在北方念书,或出国,虽然子女均在厦门,但终日在外忙碌,难得回来看望她。她说:“我把听讲座当做老人聚会,比一个人孤零零地在家发呆要强。

离开冷清的家,陈阿婆在组织方处得到的是“无微不至的关怀”。“‘老师’把我们当做自己的父母一样,天天嘘寒问暖,反复叮嘱我们要按时吃饭睡觉,身体稍有不适就要检查。”

用甜言蜜语让老人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很多销售人员因此取得了老人的信任。针对当下社会的“空巢老人”现象,组织方利用老人因子女不常在身边所引起的空虚、失落,组织讲座、聚会,大打“亲情牌”,从而掏空老人的口袋。

除了“情感营销”,面对老人的生活习惯,商家还开发出各种各样的 “诱销”方式。他们在社区里发展老人来做产品的“托儿”,建立“社区营销网络”,通过熟人发展熟人的模式来进行传播。

“老人疯狂”每天凌晨准时听讲座

同样经常购买老年人保健品的潘阿婆很信赖那些销售保健品的“老师”,她说:“讲座上,‘老师’的话总能说到老人的心坎上。”因此,有的老人干脆把“老师”请到家里吃饭、聊天。

“有人向‘老师’诉说子女不愿和自己交流,自己很孤独,一边说一边抹泪。”潘阿婆说,“有时我们这些老人们感觉,‘老师’比子女还贴心,又怎么好意思拒绝他们推销的东西呢?”

潘阿婆80岁高龄了,近来,她和老伴每天凌晨4点多就起床往剧院赶,去听老年保健品“讲座”。她的儿女们急了:真担心爸妈的钱又被骗走了。

这些聚集在推销老年保健品讲座上的老年人,由于关爱缺乏、信息闭塞等原因,更容易被“流行观念”或“专家”误导。而商家正是看到老人需要向人倾诉、想人陪伴的心理需求,组织各种活动,投入大量情感,让老人掉入圈套,自觉自愿购买各种保健品。

对此,一家保健品销售企业的负责人道破 “天机”:“主要的是亲情服务,就是把这些顾客当家里人一样去服务。”

3/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