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视频 陕西卫视健康56点

20111211健康56点全集:李拥军讲心脏性猝死(上)

心脏性猝死发病时让你没有任何心理准备,急性病症可能1小时内就会死亡,所以一系列的紧急措施一定要准、快,有效才行,不然可能加重患者的病情,心脏性猝死的症状都有哪些?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急救措施?敬请收看本期的健康五六点听李拥军老师给大家讲解心脏性猝死。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心脏猝死的症状

心脏性猝死的经过大体上可分为4个时期。即前驱期,终末事件开始,心脏骤停和生物学死亡。不同的患者各期表现也有明显差异。根据北京阜外心血管病医院统计36例冠心病猝死患者发生猝死时即时表现,36例中意识突然丧失者20例,其中8例伴有抽搐,晨间洗漱死于卫生间1例,洗澡时死亡1例,在睡眠中死亡6例,突然心前区疼痛、喘憋、腹部不适随即在20min内意识丧失者8例。

由此可见,在发生心脏性猝死的前数天到数月,有些患者可出现心前区不适、心悸、气短、乏力等非特异性表现。但亦可无前驱表现,直接发生心脏骤停。而有些报道佩带动态心电图的猝死患者,当时心电记录多为心室颤动,说明心脏骤停时多为心室颤动。部分患者先有心脏缺血或左室功能不全症状,迅即发生心脏骤停。心脏骤停前未诉有不适感觉者,是否有无症状心肌缺血则不能确定。心脏骤停后脑血流锐减,可导致意识突然丧失。

下列体征有助于判断是否发生心脏骤停:意识丧失,颈、股动脉搏动消失,呼吸断续或停止,皮肤苍白或明显发绀。如听诊心音消失更可确立诊断。经检查确立诊断后,应立即进行有效的心肺复苏。

1.病史及体格检查 有些心脏性猝死的患者在发病前数分钟或数天可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心悸、气短、乏力等症状。有的呈急性心肌梗死的表现,有的发生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所以,如冠心病、心肌病或弥漫性心肌炎的患者出现以上症状应高度警惕,防止发生心脏性猝死。

2.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 近10年来,大量研究表明,心率变异性与心脏性猝死之间存在肯定的相关关系。在心率变异性指标中,SDNN<50ms为心率变异性高度抑制,SDNN<100ms为心率变异性中度抑制。如心率变异性受抑制,提示心脏性猝死的发生率增加。

3.Q-T离散度(QT dispersion,QTd) Q-T离散度是体表心电图不同导联间长、短QT间期(QT)的差值。近年研究表明,QTd可反映心室复极的不均一性和电不稳定性。QTd的正常参考值为<50ms,50~70ms有参考价值,以>70ms有诊断价值。临床研究显示,长QT综合征患者,心梗后有室速的患者,心脏性猝死以及药物致心律失常的患者,其QT离散度增加。研究表明,猝死患者的QTd远大于其他心脏病患者。所以,QTd对心脏性猝死有预测作用。

心脏性猝死的预防

SCD的预防迄今仍是一个现代医学中尚未解决的问题。近年来在预防心脏骤停中的主要进展是识别心脏骤停的高危对象。冠心病,尤其是心肌梗死的急性期、康复期及其后的慢性过程中,心脏骤停的危险性较高。在急性心肌梗死的头72小时内,心脏骤停的潜在危险可高达15%~20%。在心肌梗死康复期(自第3天起至第8周内)有室速或室颤史者,其心脏骤停的危险性大,如仅予一般性措施治疗,在6~12个月内的死亡率高达50%~80%,其中50%为猝死。只有积极干预才能改观预后,在18个月内死亡率可降至15%~20%以下。

1、定期体检:老年人本身是心脏病及各种疾病的高发人群,应定期到医院进行体检。青、中年人工作紧张、生活节奏快、工作生活压力大也容易患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定期体检及早检查便于及时发现疾病,及早进行治疗,减少猝死风险。

2、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会使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使血压升高,心脏负担加重,使原有心脏病加重。即使原来没有器质性心脏病也会引发室颤的发生。所以,每个人应该对自己的工作、生活有所安排,控制工作节奏和工作时间,不可过快过长。

3、戒烟、限酒、平衡膳食、控制体重、适当运动,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会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4、注意过度疲劳的危险信号及重视发病的前兆症状:长期过度疲劳会引发身体出现一些改变。如焦虑易怒、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失眠及睡眠质量差、头痛头晕耳鸣、性功能减退、脱发明显等。当机体出现这些情况,应调整工作节奏、适当休息,让机体功能得以恢复。如不能缓解应立即前往医院救治。

5、对已患有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坚持服药治疗。

6、注意对室性心律失常进行危险评估,包括进行常规心电图、运动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其他心电学技术(体表信号平均心电图等)、超声心动图、心内电生理检查等检查,以明确心律失常类型,评估SCD风险,做出治疗决策。

7、注意加强心梗后SCD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后的慢性室性期前收缩是心脏性死亡和猝死的危险因素,特别是频发的(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显示室性期前收缩在10~30 次/小时以上)室性期前收缩和短阵性、非持续性室速者。若伴有左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LVEF≤30%),则年死亡率达20%。LVEF、左室容积、心率变异度或压力反射敏感度对心肌梗死后 SCD 的危险度分层有帮助,其次是频发室性期前收缩,短阵性、非持续性室速及静息心率。

不推荐心肌梗死后常规作心室晚电位及心内电生理检查。对心肌梗死后心肌缺血的积极治疗是预防猝死的主要有效措施,对心肌梗死后运动试验阳性、冠状动脉造影显示严重狭窄的患者,积极予以介人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术,可有效减少猝死发生。心肌梗死后SCD高危患者应用ICD预防性治疗,与传统的药物治疗相比,可显著降低病死率。而心脏骤停也可发生于被认为低危的人群中,根本的预防措施应致力于基础心脏病和心脏骤停诱发因素的预防。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陕西省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本期嘉宾介绍

李拥军

男,医学硕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北省第二医院副院长

1965年3月出生,河北省成安县人,农工党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青年委员,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学会委员,卫生部冠脉介入培训基地导师,中华医学会河北省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委,中华医学会河北省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兼秘书、《中华高血压杂志》、《江苏医科大学学报》、《临床荟萃》审稿人,石家庄市医学会心血病分会常委,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5年河北医学院医学系本科毕业获学士学位。1985年8月至1987年8月在河北职工医学院内科工作,住院医师。1987年9月至1990年7月在河北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专业完成硕士课程,获硕士学位。2000年9月至2003年8月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完成博士学位课程,获博士学位。2003年9月至2005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研究工作。2010年9月任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副院长、第二临床医学院副院长。

1/1页
健康56点全集心脏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