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羽毛球 羽毛球常识

羽毛球拉线 羽毛球三大穿线法

绷拍器械:过去打球水平较高的人首先要会绷拍子。三把螺丝刀(头部用砂轮磨尖)、一个指甲刀作为工具。过去,是没有绷拍器的,也没有人天天给你绷拍,一些不会绷拍的人只能请求别人帮忙,过去的绷拍好手高也将拍子绷不到现在的18-19磅。

场地条件:60-80年代初,大约85%以上的业余球员的大部时间在室外活动,甚至比赛都在室外。有室内场地很少,有标准场地的更少。工厂的厂房、仓库,学校、机关的饭堂、礼堂都是我们进攻的目标,而且基本是水泥地面。

三、 过去业余羽毛球运动的技术状况

1、技术交流差

由于过去没有电视转播和频繁的大规模全国比赛,无法得到正确的羽毛球技术动作要领和视觉印象,大家围着一个师父学。至于这个师父动作对不对,都无从比对,基本上错学错用。之后,子传孙,孙传子,子子孙孙从无对也。

在比赛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个师傅带着一群徒子徒孙用一个错误动作赢得胜利。总之,传播落后和比赛交流范围的局限,造成近亲繁殖现象。

2、步伐快、球速慢的特点

由于60-80年代的业余生活和业余体育体制的特点(从事体育活动时间充足),从事业余羽毛球人群一般都是其他运动项目的积极分子,身体素质比现在的普通人群要好,腿部力量好,步伐移动快。

但是,过去的业余羽毛球队员的球速观念太差,只知道人要快跑、快跑,快快跑,不知道让球跑快。当时,业余单打中高远球是主菜单,平高球的应用不广泛。

还有一种情况需要说明,一些正宗印尼师傅是不提倡跳跃性步伐,过去从印尼传过来的羽毛球步伐讲究弹性,不提倡跳跃。

记得,有一本56年出版的《羽毛球技术》(我记不清原名)中,对羽毛球步伐原则是提倡灵活和弹性,强调跳跃缺少弹性。

3、技术战术的应用水平

过去业余球员在单、双打中技战术应用水平应该与现在差距不大,而混双差距较大。单打中:四方球、防守加突击、网前搓球加扣球等等技战术应用基本上都不乏高手。

混双的差距较大,由于男女站位与现在不同(男女平行站位),混双中的女球员成为混双中的攻击目标,混双实际成为女球员之战。

4、全国业余水平的分布情况

60-70年代,由于印尼华侨居住在广东、福建,再加上全国性比赛很少,只知道广东、福建、广西三省的业余水平大大高于全国各地。另外,大城市和国家大中型企业所在地的业余羽毛球技术要好一些。

到了80年代,随着国家对羽毛球的投入力度的增加以及电视媒体的发展,全国羽毛球热度逐年增长,但还是线形增长。

“非典”之后,羽毛球出现了非典巨涨。4年后的今天,我们的家大到全国任何的角落,随着网络的发展羽毛球的社交平台得到飞跃扩张。今天在北京打球,明天就可在新疆与不曾见面但早就相识的球友切磋。

总结:经过上面小编的介绍你知道如何替自己的羽毛球拍穿线了吗?羽毛球穿线的三大方法你都了解了吗?针对自身拍子的情况选择一种适合自己的穿线法吧。后小编想问一下,你对中国羽毛球的发展史又了解多少呢?

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