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暑养生 处暑时最适合做哪些运功
处暑节气
斗指戊为处暑,暑将退,伏而潜处,故名也。
处暑节气时值每年阳历8月23日前后,此时太阳黄经为150度。处暑,是暑气结束的时节,“处”含有躲藏、终止的意思,顾名思义,处暑表明暑天将近结束。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日:“七月中,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这时的三伏天气已过或接近尾声,所以称“暑气至此而止矣”。全国各地也都有“处暑寒来”的谚语,说明夏天的暑气逐渐消退,但天气还未出现真正意义上的秋凉,此时晴天下午的炎热亦不亚于暑夏之季,这也就是人们常讲的“秋老虎,毒如虎”。这也提醒人们,秋天还会有热天气的时候,也可将此视为夏天的回光返照。著有《清嘉录》的顾铁卿在形容处暑时讲:“土俗以处暑后,天气犹暄,约再历十八日而始凉;谚云:处暑十八盆,谓沐浴十八日也。”意思是还要经历大约十八天的流汗日。处暑三候为:
一候鹰乃祭鸟;二候天地始肃;三候禾乃登
意思是说,到此节气时老鹰已经开始大量捕猎鸟类,并像祭祀那样陈列食物;接着天地间万物开始凋零,到处充满了肃杀的气氛;再过几天,黍、稷、粱等类农作物也开始成熟了。
从农业角度看,更有“谷到处暑黄”、“家家场中打稻忙”的秋收景象,另外,处暑后的绵绵秋雨也时常会光顾我们。
处暑前后我国北京、太原、西安、成都和贵阳一线以东及以南的广大地区和新疆塔里木盆地地区日平均气温仍在22℃以上,处于夏季,但是这时冷空气南下次数增多,气温下降逐渐明显。
到了处暑节气以后,在我们国家内一般除了华南和华北的地区,其他的大部分的地方下雨的量明显的减少了。所以其他地区的人一定要抓紧这个机会赶紧蓄水,做播种谷物的准备。
处暑节气正是处在由热转凉的交替时期,自然界的阳气由疏泄趋向收敛,人体内阴阳之气的盛衰也随之转换,此时起居作息也要相应地调整。进入秋季养生首先调整的就是睡眠时间。秋季养生之所以强调保证睡眠时间,是因为睡眠有很好的养生作用。马王堆出土的《十问》医书中说:“夫卧非徒生民之事也,举亮、雁、肃霜、蛇檀(鳝)、鱼鳖、奕(蠕)动之徒,青(须)食而生者,胃卧而成也……故一昔(夕)不卧百日不复。”可见不但人需要睡眠,任何生物都离不开睡眠。也就是说没有正常的睡眠就不能很好地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
在这里要特别提醒老年朋友,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的气血阴阳俱亏,会出现昼不精,夜不瞑的少寐现象。古代养生家说:“少寐乃老人之大患。”《古今嘉言》认为老年人宜“遇有睡意则就枕”,这是符合养生学的观点的。另外,古人在睡眠养生法中还强调了子午觉的重要性(即每天于子时、午时人睡),认为子午之时,阴阳交接,极盛及衰,体内气血阴阳失衡,必欲静卧,以侯气复。现代研究发现,夜间0至4点,体内各器官的功能都降至低点;中午12至13点,是人体交感神经疲劳的时间。有统计表明,老年人睡子午觉可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率。因此,子午觉即有防病保健的意义,又符合养生道理。
一、秋天雨水渐少,天逐渐干燥
在饮食上有所禁忌也可预防秋燥。
二、要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秋燥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
三、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
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处暑节气宜食清热安神之品,如银耳、百合、莲子、蜂蜜、黄鱼、干贝、海带、海蚕、芹菜、菠菜、糯米、芝麻、豆类及奶类。处暑时节适宜的膳食有芝麻菠菜、青椒拌豆腐、百合莲子汤、百合脯等,有补肝益肾、开胸润燥、益气宽中、安神养心的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