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耳鸣 预防护理

治疗耳鸣首应重视心理健康

只有重视耳鸣,重视心理健康,才能使两者往更好地方向发展。

治耳鸣也要治“心”

耳鸣,是属于自己的声音,只有自己才听到。频繁出现耳鸣,夜里睡不好,白天也萎靡不振。甚至以前没那么响,现在越来越响的情况,给患者很大的困扰和心理压力。

以往,治疗耳鸣就仅关注耳鸣本身,医生努力寻找耳鸣的病因,治疗原发病。其实,耳鸣患者的心理治疗也很重要。所以,患者出现耳鸣,如果不是十分频繁,没有带来太多的困扰,患者先到医院耳鼻喉科就诊,治疗原发病。

如果耳鸣已经给生活带来影响,比如出现睡眠不佳、心情焦躁、容易疲劳、注意力减退等等,患者一边治疗原发病,一边自我调节,多参加户外活动,或者接受心理咨询。若情况依然没有改善,甚至原发病已经治愈,耳鸣还依然出现,好到医院心理科、精神科寻求进一步诊治。

哪些疾病会引起耳鸣

耳鸣与哪些疾病有关?哪些疾病会引起耳鸣?一起来看看与耳鸣相关的疾病。

1、耳部疾患其特点是多有耳病史,耳鸣以夜间为甚。根据病变部位不同,又分为传导性耳鸣与感音性耳鸣两种。当耳内异物、炎症肿胀发生阻塞、耳膜充血、内响、穿孔、中耳积液或感染、耳硬化等症,均可发生传导性耳鸣。这种耳鸣的特征是单侧性,即耳鸣发生于病变的一侧,且音调较低,有节律性,如“隆隆声”,“轰轰声”。

2、全身性疾病患有肾脏、肝脏疾病、糖尿病、结核病、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等,当这些疾病导致全身功能紊乱时,也会出现耳鸣症状。耳鸣还与心血管疾病明显有关,这是因为耳与心血管系统之间存在着生理上的联系,耳与心血管的神经分布在大脑和脊髓及其通路上有许多共同点,吸烟、高脂血症等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对耳蜗的影响比对心血管的影响更大,耳蜗对缺血、缺氧比心肌敏感。因此,耳鸣可作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标志。

3、药物中毒损伤内耳神经大剂量引起剧烈耳鸣,但停药后会好转,多不影响听力,但是对听神经及前庭神经均有损害,可出现耳鸣,若不及时停药,可迅速发展成耳聋,并难以恢复。

4、神经衰弱耳鸣还与社会环境、心理因素明显有关。当人的情绪忧郁、焦虑不安时,也可出现耳鸣。另外,身体虚弱时,由于血管张力不足,局部供血不良而引起耳鸣。祖国医学认为它是肾虚的表现。

2/3页
耳鸣的治疗耳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