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常识 7个误区莫把健身当游戏
误区5:年轻不怕多练
年轻人一上球场就迈开大步飞奔,不到中场休息不下场,要是长期坚持打球的人,倒也没多大问题,可有些人平时并不运动,却觉得自己年轻力壮,也在球场上冲锋陷阵,即使出现胸闷气喘、腰酸腿痛、呼吸不畅的症状,也强忍着不适不肯休息。这看上去或许是勇者风范,可实际却是运动大忌,轻则可能伤筋动骨,重则可能突发心衰、猝死等意外。
提醒:在没有教练指导且没有经验的情况下,运动唯一正确的做法就是从低到高,循序渐进,使运动符合身体的承受能力。以跑步机跑步为例,开始以5~10分钟为限,运动速度为4~6km/h,相当于快走或慢跑,待锻炼2~3周以后,可提高到7km/h,运动15~20分钟,再过2~3周,可提高到8km/h,此时相当于快跑,运动时间可延长至20~30分钟。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要慢慢增加,幅度不宜太大,亦不要加得太密太快。若运动后睡眠不好、第二天感觉疲劳,影响工作和生活,则说明运动量或运动强度过大,下次运动要适当减量或减强度。即使是经常锻炼、身体素质好的人,如果一段时间不运动,重新运动时也应有从低到高、逐渐恢复的过程。
误区6:随时随地做运动
大部分人对运动时间的选择都不太在意。有的人喜欢早上空气清新,有的人喜欢晚上一片宁静。有运动习惯的人,就算在灰霾天气、大马路边也照样锻炼。就持之以恒而言,不可谓不好,但是否科学,却值得商榷。
提醒:太早或太晚运动都不合适。太阳出来前,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较高,污染物在空气中堆积较多,呼吸这些污浊的空气对人体会产生有害影响。深夜运动则使人过于兴奋,影响睡眠。
可以根据年龄段区分运动时间:年轻人适应力强,宜在早上或下午运动;中年人下班后6~8点是较好的放松时间;老年人身体弱,要在气温高的时候(即下午2~5点)运动。
误区7:天天练不用热身
跟着教练健身,一定不会漏掉运动前的热身和运动后的整理。然而,大部分人都是自己锻炼,往往很容易忽视热身和整理。
提醒:运动前热身是让机体活跃起来,起到暖身、升温,使心率达到运动状态,是十分必要的。热身要从头到脚,从上到下,各个关节韧带都要转动。运动后还应适当做放松整理,有助于让呼吸变得平静,加速乳酸消除,减缓肌肉酸痛,促进机体恢复。
健身是健康养生的好方法,选择正确适宜的健身方式对于保持身体健康很很大的作用,否则很容易造成运动损伤导致伤痕累累,更伤身体。向大家推荐避免运动损伤的黄金法则,运动前要重视热身运动环节,加强运动中的自我保护,根据自己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选择运动方式,做好是多种运动交叉进行。
近年来,市民对健身运动越来越喜欢,然而由于缺乏正确的运动意识以及出现损伤后的处理方法,运动损伤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打球、跑步、爬山……原想健身,不想却变成了“伤身”。
“出现损伤后,很多人认为休息一两个星期就会自然痊愈,无需到医院进行处理,这是一种错误的认识。因为不同的损伤需要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处理不及时,或者不恰当,就会出现各种‘后遗症’。”
A 剧烈运动和“突击”运动易造成运动损伤
运动损伤多见于年轻的男性,他们喜欢运动,并且经常进行激烈的运动项目,例如篮球、足球等,在“厮杀”的过程中易因碰撞或者弹跳而产生关节韧带扭伤,重者还会出现骨折。
出现损伤后,如果没有剧烈疼痛,很多人都不将其当一回事,继续运动,或者即便是第二天出现了肿胀的情况也不加注意,认为休息一两个星期就会自然痊愈。黄远翘指出,这些都是常见的认识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