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一族 中老年

老年人养生 怎么帮父母度过晚年

老年人补钙的误区

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许多老年人错误地以为,人老了,骨头脆了,所以要吃钙片,来防治骨质疏松,其实不是这么回事。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全身性的代谢性骨骼疾病,是人体衰老的表现。女性在绝经以后5—10年,男性在65—70岁一般都会出现骨质疏松。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一般在30—35岁左右达到一生中所获得的高骨量,称为峰值骨量。此后,就开始骨丢失,特别是绝经后的女性,在绝经后1—10年,骨量丢失速率明显加快,男性不存在快速骨丢失期。由此可见,要想老来骨头硬朗,就得在35岁之前打好基础。底子厚了,到老年才剩得多。所以,老年人大量补钙并不能逆转骨量减少的趋势,也不可能治愈骨质疏松。

补钙能治好骨质疏松

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和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某些诱因(如药物)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不同类型的骨质疏松,治疗手段不一样,千万不能不加区分,一律补钙,否则会出现并发症。

钙补得越多越好。许多老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人健康。

老年人吃饭讲究七准则

“食宜早,不可迟;食宜欢,不可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不可厚;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静。”根据清代养生家石成金人的养生“七食”,老人吃饭要做到以下7个讲究。

吃早不吃晚

这里主要指晚饭。老人消化功能减弱,夜生活又比较少,晚上7点以后吃饭,和睡觉时间距离过近,食物无法消化彻底,会有腹胀、胸口堵等症状。吃太晚对老人脆弱的心脑血管也是一个考验。因此,建议晚饭好在7点前吃完,利用饭后时间散散步、活动活动,让食物多消化。

利用饭后时间散散步、活动活动

吃慢不吃快

老人食管内壁的弹性减弱,如果进食速度太快,食管内壁不能适应突然挤压,严重时会造成食道损伤。而细嚼慢咽能减轻胃肠负担,加速食物消化,提高营养物质的吸收率。还对牙齿起到良好的“清扫自洁”,减少病菌的生长繁殖。

吃七八分饱

建议老年人每日三餐不可过饱,两餐之间可适当加一些零食。吃得过饱,会增加肠胃负担,使血液集中到肠胃,使心、脑等重要器官呈缺血状态,不利健康。

吃清淡不油腻

清淡饮食,主要是指饮食要低盐、低脂、低糖。但不能为了清淡只吃蔬菜,要注意营养的均衡,多从瘦肉、牛奶、鸡蛋中摄入优质蛋白。

吃暖不吃寒

老年人对冷的抵抗力差,吃冷食可引起胃壁血管收缩,供血减少,并引起其他内脏血循环量减少,不利健康。

吃软不吃硬

老人咀嚼能力下降,粗糙、生硬的食物嚼不动、咽不下、不消化。所以,饭菜质地以软烂为好,可采用蒸、煮、炖、烩等的烹调方法。

饭后要漱口

饭后漱口维护口腔健康的好习惯。漱口好用温水,或者茶水。

1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