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功常识 练习气功的几大要领和它的好处
呼吸的深长细匀,应在练功过程中情绪安宁、意念集中的基础上,自然出现。清代薛阳桂在《梅华问答编》中说:“心静自然息调,息调自然神凝,所谓心息相依,息调心定者也”。所以练气要想达到呼吸的深长细匀,不是主观强行练出来的,而是循序渐进练出来的。二是不要片面强调以意随气的感觉。
随着现在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于气功越来越关注了,即便就是很多医疗领域都会应用到一些气功方面的知识,效果也是非凡的,从而也整治好了很多的人,练习气功的时候,里面也是有很多注意事项的,下面就来看一下吧。
在练功中由于内气的增强,会出现各种特殊感觉,如沿经络走向的气流感、电麻感。有的偶而出现后又消失,有的经常出现。如果认为这些感觉是特殊效果,是练功的终目的,用意加以追求,把思想完全集中在这些感觉上,就容易“走火入魔”。因此在练功中对待各种感觉,要任其自然出现、自然消失,不过份地把意念力集中到感觉上去。对已出现的各种感觉既不恐惧,也不留恋。这样才能使意气相依的舒适感觉自然产生。
4、练养相兼
练与养是练功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练”是指进行气功的锻炼。经过锻炼后,会出现身体轻松舒适、呼吸柔和绵绵、意念集中和思想平静的松静舒适的状态,即气功中的“入静”状态。“养”是把这种“入静”状态有意识地保持下去,并使之不断地深入发展,境界更加深化,时间更加延长。这样不断积累经验,又练又养,练中有养,效果就更加提高。
“三稳”,是气功界常用的一个术语,内容包括起功稳、行功稳、收功稳。它是练功注意事项中的重要内容之一。
练功做到三稳的原因与我们乘汽车的情形相似。每个人都有共同的乘车体验,谁都喜欢乘坐那种起动平稳、行进平稳(包括速度快也平稳)、制动平稳的车。对于那种猛然起动、行进中时快时慢、忽左忽右,并且经常紧急刹车的车辆,没人愿意乘坐,因为这种行车状态让人太不舒服了。行车要三稳的道理虽然很好理解,但它毕竟与人体自身功能活动状态有质的区别。如果从自身功能状态来理解,那么练功三稳与运动员赛前准备和赛后活动更一致。赛前的准备活动,是为使身体各部分的机能活动能顺利地适应比赛时的剧烈变化,而赛后的放松活动,则是使体内剧烈的机能活动状态,逐步平稳协调地恢复到正常状态。气功锻炼也必须这样做,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功锻炼可分为三个阶段:从普通清醒状态开始练功至达到入静状态为第一阶段,可称作起功阶段。保持入静状态并主动地进行自我功能调整为第二阶段,或称作行功阶段。停止行功,使意识逐渐从入静状态回到清醒状态为第三阶段,亦可称作收功阶段。学练气功时,首先就要做到起功稳,调整心理、功能和身体逐步地适应练功意守的要求,使大脑逐渐由清醒过渡到入静。
如果这一阶段不稳,就无法实现心身放松,也不能达到真正入静。其次要做到行功稳,使注意力相对稳定地集中在意守对象上,在机体功能自动调整的基础上,逐渐发挥意识的能动性,实现对自身心理—生理—形态反应环节的主动调整。如果这一阶段不稳,要么会使意识回到清醒状态中要么使意识进到睡眠状态,失去了练功的意义。
此外,练功偏差也多在这一阶段,因行功不稳、把握不当而出现。第三要做到收功稳,使意识慢慢地离开意守对象,渐渐地回到正常清醒意识状态中。如果这一阶段不稳,可使练功人头脑昏沉或闷胀,身体倦怠无力。如果受外界刺激而突然回到清醒状态,会感到很不舒服。
总之,气功锻炼只有真正地做到三稳,才能获得满意的效果,避免出现偏差。而严格地按照练功要领进行锻炼,是实现三稳的基础和保证。尤其对呼吸、体势、意念锻炼火候的准确把握,做到火候适度、循序渐进,对实现三稳更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这里要格外强调一点收功的问题
练功结束前,一定要稳稳地收功,通过意识告诉自己,现在要收功了。慢慢抬起双臂,搓搓两手、搓搓头面,慢慢地睁开两眼,清醒过来,以保证意识和身体机能协调地回到正常清醒中来。既使行功中遇到突然惊吓刺激,也要进行上述收功动作,不要草草收场。
“养”的另一方面是指在练功之后平时的养功以及练功期间的养生。练功到了一定阶段,为了长期保持养功,可使意念轻微地存于丹田部位,似守非守,所谓“养气存神”,“复命归根”,这样就能使真气不致耗散,日积月累,自然神旺气足。
所谓“养生”是指练功之外的日常生活中,也要时时刻刻注意养生之道。如《内经》中“法于阴阳,和于数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安作劳”。由于平时修身养性的加强,对练功养功当有更好的促进作用。
5、火候适度
所谓火候适度是指在气功锻炼时,对调身、调息、调心要掌握好适当的强度。如火候不到,难以收效;如火候太过,物极必反,会起相反的作用,甚至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如在意念的掌握上,要做到“若有若无”,所谓“有意似无意,无意又有意”。如果意念过强就是火候太过,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在呼吸的掌握方面,也有必要以适当的强度进行锻炼,才能达到深长细匀的呼吸状态,内气才能产生和运行。
如果呼吸时完全任其自然,与常人一样地“自然呼吸”就是火候不及。如有意加强呼吸,勉强用力,就是火候太过。二者都不能达到目的。在姿势的掌握方面,既要全身放松,舒适自然,又要有低限度的支撑力以保持身体的稳定平衡,才能进行练功。如果全身肌肉完全松弛,趋于松懈无力,即是火候不及;如有意挺胸收腹,四肢用力,使用僵硬,就是火候太过。都影响练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