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养生视频 北京卫视养生堂

20170904养生堂视频全集:吴立群讲如何预防房颤

心脏病一直是人们的一块心病,谁也不想心中那个上面有疾病,在很多人的潜意识里都认为,只要是心脏上有疾病就等于宣告你生命的结束,你知道什么是房颤吗,在生活中如何预防房颤呢,下面跟着养生堂视频全集专家吴立群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该视频主要文字介绍:

心梗、脑梗我们非常熟悉,但是今天节目的主人公是一位患了肾梗的顾先生,几年前他突发肾梗,倒地,疼的满地打滚,经过专家的诊断,导致他肾梗的血栓竟然是来自于心脏的一个特殊结构。

左心耳,专家告诉我们,左心耳每个人都有,正常的人在这里不会形成血栓,而当出现某种疾病的时候,就会导致左心耳形成血栓,甚至脱落,堵塞到身体各处的血管中,究竟这种可怕的疾病是什么?

什么是房颤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随着年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不断增加,75岁以上人群可达10%。房颤时心房激动的频率达300~600次/分,心跳频率往往快而且不规则,有时候可达100~160次/分,不仅比正常人心跳快得多,而且绝对不整齐,心房失去有效的收缩功能。房颤患病率还与冠心病、高血压病和心力衰竭等疾病有密切关系。

房颤在中老年人中发病率极高,很多房颤的患者也非常担心自己会不会什么时候就出现了脑梗,专家给我们带来了一个自测方法,根据如下表格进行计算,男性在2分或2分以上,女性在3分或3分以上,都有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所以一定要提早治疗房颤。

房颤的症状

1.心悸

感到心跳加快,伴有乏力或感劳累;

2.眩晕

头晕眼花甚至昏倒;

3.胸部不适

心前区疼痛、压迫感或者不舒服;4.气短在轻度体力活动或者休息时感觉呼吸困难,有些病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房颤时心房丧失收缩功能,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滞而形成血栓,血栓脱落后可随着血液至全身各处,导致脑栓塞(脑卒中)、肢体动脉栓塞(严重者甚至需要截肢)等。房颤患者脑卒中的高危因素包括以前有栓塞病史、高血压病、糖尿病、冠心病、心衰、左心房扩大等。

如何预防房颤

首先,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生活方式

保持愉快的心境是房颤的预防中基本的,因为人在精神紧张时体内交感神经会激活,可促进快房颤的发生;控制体重,增加有规律的体力活动,有研究显示肥胖患者发生率明显增加,并容易出现持续性房颤;戒烟、限制饮酒。正在吸烟人群患房颤的风险是从不吸烟患者的2倍,戒烟可以使罹患房颤的风险降低。

其次,限制或避免长期大量服用含有咖啡因的物质

诸如茶、咖啡、可乐以及一些非处方药,谨慎应用某些治疗咳嗽或者感冒的药物,因为这类药中可能含有刺激物,易促发不规则心律,服用这类药物前应当询问医生或仔细阅读说明书。

另外,要控制好相关的危险因素

高血压患者要积极控制血压水平,并经常监测,使血压保持在合理的水平上,减少血压的波动,因为长期血压升高可引起心房扩大、心房纤维化,导致房颤的发生,到目前为止高血压是房颤常见的危险因素和伴发疾病。糖尿病患者要通过运动、控制饮食、药物等方法使血糖达标。冠心病患者要规律服药,控制好血脂水平,防止心肌梗死的发生。

本期嘉宾介绍

吴立群

男,主任医师,1985年7月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获学士学位。1993年7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心血管内科硕士学位。2012年6月毕业于武汉大学获心内科博士学位。目前为上海市瑞金医院心内科科室副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曾获施思明基金奖及中华心血管病学会优秀论文三等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2011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临床医疗成果奖”三等奖、2009年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颁发的“中国CRT十周年(1999-2009)杰出贡献奖”,作为主要完成人获得2010年上海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擅长诊治心律失常。诊疗技术:心脏起搏器,心电生理检查及射频导管消融术。现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及起搏分会委员、上海市心血管病学会心脏起搏及心电生理学组副组长、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起搏及心电生理分会委员兼秘书长。

注意:本频道文章版权归北京电视台,并不代表本频道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