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病毒 它的发病机制是什么
5、肝脾肿大的症状
肝炎早期,脾脏没有明显的肿大,后期会因为门静脉高压等原因使得脾脏淤血引起脾脏肿大。
6、肝外表现
主要表现为肝硬化患者面色晦暗,出现肝病面容,还会出现蜘蛛痣或肝掌以及内分泌失调等症状。
传播途径
1.血液传播
血液传播是乙肝传播途径中常见的一种,比如输血过程中被感染,但是随着医学的进步,此现象得以了有效控制,但是尚未杜绝。
2.医源性传播
医源性传播也就是说在就医的过程中被感染,目前多数存在的是微量注射或接种而引起的感染,因此要特别注意注射、接种、纹身等使用的各种医疗器具。
3.母婴传播
患急性乙肝或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可将乙肝病毒传给新生儿,尤其携带乙肝表面抗原的母亲为主要的感染类型。
4.性传播
乙肝病毒的性传播是伴侣感染的重要途径,这种传播亦包括家庭夫妻之间的传播。
治疗
乙型肝炎病毒性肝的治疗有效的就是抗病毒治疗,另外就是以适当休息和合理营养为主,根据不同病情给予适当的药物辅助治疗,同时避免饮酒、使用肝毒性药物及其它对肝脏不利的因素。
1.休息
在病情活动期应适当卧床休息;病情好转后应注意动静结合;至静止期可从事轻工作;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达3个月以上者,可恢复正常工作,但应避免过劳,且须定期复查。
2.中药治疗
可因地制宜,采用中草药治疗或中药方剂辩证治疗。急性肝炎的治疗应清热利湿、芳香化浊、调气活血。热偏重者可用茵陈蒿汤、栀子柏皮汤加减,或龙胆草、板兰根、金钱草、金银花等煎服;
3.营养应进高蛋白饮食
热量摄入不宜过高,以防发生脂肪肝;也不宜食过量的糖,以免导致糖尿病。
4.抗病毒药物治疗
(1)α-干扰素
能阻止病毒在宿主肝细胞内复制,且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治疗剂量每日不应低于100万U,皮下或肌注每日1次,亦有隔日注射1次者。疗程3~6个月。可使约1/3患者血清HBVDNA阴转,HbeAg阳性转为抗-Hbe阳性,HBVDNA聚合酶活力下降,HCVRNA转阴,但停药后部分病例以上血清指标又逆转。早期,大剂量,长疗程干扰素治疗可提高疗效。副作用有发热、低血压、恶心、腹泻、肌痛乏力等,可在治疗初期出现,亦可发生暂时性脱发、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等,但停药后可迅速恢复。
(2)干扰素诱导剂
聚肌苷酸:聚肌苷酸(聚肌胞。Peoly I:C)在体内可通过诱生干扰素而阻断病毒复制,但诱生干扰素的能力较低。一般用量为2~4mg肌注,每周2次,3~6个月为一疗程;亦有采用大剂量(每次10~40)静泳滴注,每周2次者。对HbeAg近期转阴率似有一定作用。无副作用。近又合成新药Ampligen是一种作用较聚肌胞强大的干扰素诱生剂。
(3)阿糖腺苷
及单磷阿糖腺苷主要能抑制病毒的DNA聚合酶及核苷酸还原酶活力,从而阻断HBV的复制,抗病毒作用较强但较短暂,停药后有反跳。Ara-A不溶于水,常用剂量为每日10~15mg/公斤,稀释于葡萄液1000ml内,缓慢静脉滴注12小时,连用2~8周,副作用为发热、不适、纳差、恶心、呕吐、腹胀、全身肌肉及关节痛、血粘板减少等。
结语:以上就是关于乙型肝炎病毒了,相信大家在看完之后应该对乙型肝炎病毒有了更多的了解,知道了乙型肝炎病毒的危害。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注意保持良好的习惯,注意卫生,在身体发现不适的时候要及时检查,这样才能避免错过佳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