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紫砂 紫砂常识

紫砂壶的历史 紫砂的发展过程及历史演变

紫砂陶又称紫砂器或紫砂陶器,是我国独特的陶器工艺品,向以造型多样,光彩古雅,质坚耐用,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显著的特征,是用较粗的紫砂泥烧制,多呈紫红色,一般不施釉故黍紫砂陶器。在 紫砂制品中,为凸起的是紫砂茶壶,不管地下出土、世间流传,大部门是茶具。由于紫砂茶壶式样多种,各有特色,不仅富于民族风格,而且具有:用开水沏茶,冬不易冷,夏不灸手和泡不走味,贮不变色,盛夏 不易发馊等特殊功能。所以博得人们“一壶在手,爱不忍释”,高士名儒更视为“拱璧”。特别推崇,极力提倡,因面茶壶成了盛行的上品,数目多,流传广。自明代嘉靖年间以后,紫砂制品走向繁荣时期,紫砂 茶壶居于首位。

紫砂陶又称紫砂器或紫砂陶器,是我国独特的陶器工艺品,向以造型多样,光彩古雅,质坚耐用,技术精湛而著称于世

紫砂壶的早期制品,从宋代延续至明正德、嘉靖、万历年,跟着饮茶、品茶、论茶风气之盛行,制壶技艺变化很大,从煮茶的大壶转变为文玩小壶,以及其它的美术作品相应得到发展。然而,明代以前紫砂的名 手,不见于籍典,器上亦不留名。自明正德以后,巨匠名手见于籍典或留名于壶的就大有人在了。

从历史上来看,金沙寺僧和供春两人是将紫砂器专业化和艺术化的开创者。而金沙寺和供春所糊口的明代弘治、正德年间(公元十五世纪未至十六世纪初),可以看作为宜兴紫砂产品真正形成工艺体系的时间。

在嘉靖到隆庆年间(公元1522__1572年),继供春而起的紫砂名艺人有董翰、赵梁、时朋、和元畅四人,并称为“名壶四大家“。其中董翰以制作菱花式壶著称,赵梁所制壶多为提梁壶。看来,这些名家均 以造型的艺术化取胜。同期的壶艺名家还有李茂林,他善制小圆壶,精美朴雅,不加款式,仅以朱书为号,人们以为可与供春壶媲美。 在万历年间(公元1573__1620年)继起的名家有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师徒三人,他们的壶艺都很 高超,在当时就有“壶家妙手称三大”之誉。

在清初雍正元年(公元1733年)即有人仿制“孟臣壶”,其后仿者更多

明代万历年间的紫砂名工巧匠除时大彬、李仲芳和徐友泉三大妙手外,还有陈仲美、沉君用、欧正春、邵文金、邵文银、蒋时英、陈用卿、陈文卿、闵鲁生、陈光甫、邵盖、周俊溪和邵二荪等,可以说是名工辈 出,名有特技。江南地区的一些官僚士大夫,也“争向宜兴定制文玩茶具”,如太仓赵凡夫、华亭董其昌、上海潘元瑞、长洲顾元庆、常熟陈煌图和江西新城的邓汉等。此期闻名的紫砂艺人是陈仲美、沉君用、陈 用卿和陈文卿四人。

万历以后的天启、崇祯年间(公元1621——1644年)闻名的紫砂艺人有陈俊卿、周季山、陈和之、陈挺 生、惠孟臣和沉子澈等。其中以惠孟臣的壶艺精,为时大彬以后的一大高手,他所制作的茗壶,形体浑厚精妙,铭刻和笔法极似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在我国南方声誉很大。在清初雍正元年(公元1733年)即有人仿制“孟臣壶”,其后仿者更多。

3/1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