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民福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中医养生 中药本草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 黄连有哪些药用价值

黄连的临床应用

1.治疗细菌性痢疾

黄连治疗菌痢,疗效比较肯定,多在用药5-7天治愈。所用口服剂量,小者每日2-3g,大者8-12g。有人主张每日量以6g为宜,每日3g者效果差。小儿 1岁以内0.2-0.3g,2-4岁0.3-0.6g,4-8岁0.5-1.0g,8岁以上 O.5-1.5g,日服4-6次,首剂加倍。少数顽固病例可另用2-3%黄连溶液行保留灌肠,成人每次100-200ml,每日 1-2次。慢性菌痢肠粘膜有实质性病理改变者,可在乙状结肠镜的帮助下将黄连粉直接喷射于肠壁上,隔日1次,3-5次为一疗程。

黄连对菌痢的远期疗效亦称良好,如复发再服仍有效,但对阿米巴痢疾疗效较逊,对小儿中毒型菌痢亦堪应用。急性菌痢的平均退热时间,短者为21小时,长者约为3.2天,腹痛消失时间为1.5-5.9天,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为3-5.8天。有人曾将黄连与磺胺药物、链霉素、痢疾噬菌体作疗效对比,发现临床症状改善的速度,黄连组与其他三组相等,而大便培养转阴时间,以黄连组为快。不少作者认为黄连至少不亚于其他几种治疗痢疾的药物,且不象磺胺类药、氯霉素等易有副作用。

此外,黄连中所含的生物碱黄连碱对痢疾杆菌具有良好的抗菌效力,一般用量成人为100-200mg, 日服3-4次,待临床症状消失,大便性状转为正常及培养转阴后改用半量,连续2-3次培养阴性后停药。或用0.1%黄连素液1ml加 1%普鲁卡困液1ml,作穴位注射。选穴:关元,气海,天枢,足三里(双侧交替注射),每穴0.5ml,每天1次,7天为一疗程。手按为:进针慢,推药慢,出针快。共治疗急慢性菌痢87例,疗效以急性者为好。

2.治疗伤寒

用黄连粉装入胶囊口服,每次2g,每4小时1次,直至体温正常后3-5日为止。治疗15例,临床治愈13例,2例无效;治愈病例完全退热之平均天数为5.6天。2例伤寒复发病人在用各种抗菌素及激素无效后,改用黄连素200mg,日服3次,结果用药后第3日体温即显著下降,第13日完全恢复正常。共服21天并无不良反应。停药2周,大便培养2次阴性。有人报道使用香连丸(黄连、木香)治疗伤寒带菌者137例,绝对疗效在98%以上;但另一报道用香连丸或黄连素治疗伤寒带菌者 11例,经长期观察均无效果。

3.治疗肺结核

用黄连素每次300mg,每日3次口服,3个月为一疗程。报道30例肺结核患者的咯血、发热、咳嗽等症状治后全部消失,排菌者的阴转串为83.3%,X线摄片病灶吸收好转。亦有用2%黄连液或0.25%黄连素液作气管滴入治疗结核性空洞,一般以薄壁空洞闭合率为高。曾有以黄连累与异烟肼并用治疗重症肺结核合并糖尿病的患者,用药后糖尿病病情亦呈现好转与稳定。

4.治疗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应用大剂量黄连素治疗40例,治愈24例,平均疗程为7.4天。少数患者脑脊液培养仍有脑膜炎双球菌生长,提示黄连素对抗脑膜炎双球菌的作用是制菌而非杀菌,并推测黄连素是通过脑膜血管到达脑膜从而控制炎症,而不是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故认为黄连素对本病的治疗尚不够理想,不能取代磺胺药。

5.治疗大叶肺炎

用黄连粉内服,每次2分,每日4-6次。据23例观察,平均退热天数为2.9天。

6.治疗猩红热

用10%黄连糖浆内服治疗44例猩红热患者,全部治愈;与青霉素和青霉素加磺胺分组对比的结果,黄连组的疗效并不逊于其他两组。再有内服黄连干浸膏(0.25g约等于原生药 1g)治疗猩红热患者38例,儿童剂量为0.15-0.3g,成人0.45g,每日3-4次,持续用药6.5天,少数病例兼用5绍黄连液滴鼻或喷喉,均获痊愈。

7/15页
黄连的功效与作用黄连的功效